别人骂她,她就骂回去,打她,她也还回去,活的极度“潇洒”。

从某一个层面上来说,这也算是姜栀子的优点,最起码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让自己活的那么累,从而把自己逼入绝境。

这样的情况维持到一九八零年,一场粮食短缺风暴袭来,严重的干旱灾害,导致集中缺粮。

姜家村所属之地更是大面积重旱,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播种。

粮食,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蛋子就生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期。

姜栀子饿得狠了,也曾回去姜家讨要粮食,但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困难时期,姜家父母又怎么可能把珍贵至极的粮食分给一个已经彻底垮掉的女儿呢?

她要不回粮食,就去山上刮树皮,挖草根饱腹,就这样,带着蛋子艰难的活到了现在。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姜栀子厚着脸皮到村里一户办喜事的人家蹭吃蹭喝,以致于被人打破了头,得不到治疗而死,恐怕还轮不到她重生过来。

姜栀子死了,倒是可怜了蛋子这个孩子。

在姜家村,蛋子虽然是姜栀子生下来的,但他的人缘可比自己的母亲好太多了,他从懂事起就极为乖巧听话,时不时去后山的流弯大河捉鱼贴补家用。

即便别家孩子听从家里大人的话对他恶语相向,他也毫不生气。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对蛋子极有好感,看到他就忍不住怜惜感慨,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被姜栀子这个臭名远扬的女人给生下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