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慈悲宏愿渡尽苦海

观音菩萨拿起令牌,上面 “周” 字的纹路里,还残留着金吒掌心的温度。她想起这个少年当年跪在诛仙阵前的模样,想起他盔甲上的血渍,突然明白,有些转变,并非只有她一人在经历。

日子在潮起潮落中流转,观音菩萨的宏愿渐渐传遍三界。有人说她能化身为老妪,在破庙里为乞丐分食;有人说她能化作少年,在战场上阻止厮杀;还有人说,在北溟之海的冰面上,曾看见一条白龙驮着迷路的旅人,龙角上挂着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

小主,

这年冬天,南海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寒潮。紫竹林的莲花都结了薄冰,渔民们储存的粮食渐渐耗尽。观音菩萨坐在禅房里,看着识海中无数双饥饿的眼睛,突然将净瓶中的灵水全部倒入南海。

“以我功德,换众生温饱。”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的白衣突然失去了光泽,颈间的金项圈变得黯淡。小尼惊呼着扑过来时,发现师父的眉心的朱红印记正在消退,嘴角溢出的鲜血染红了胸前的莲花暗纹。

“菩萨!”

“别怕。” 观音菩萨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越来越低,“这只是暂时的。你看……”

窗外的海面上,无数条银色的鱼正朝着岛礁游来,渔民们撒下的渔网瞬间被填满。更远处的田地里,冻死的庄稼竟抽出新芽,在寒风中泛着绿意。而那些在识海中哭泣的眼睛,此刻都化作了点点星光,融入她的元神。

当迦叶佛陀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八功德池的灵水顺着云层倾泻而下,注入她的净瓶。“你可知,为何要让你立下这宏愿?”

观音菩萨在金光中缓缓睁眼,发现白衣上的血迹都化作了鲜红的莲花。“因为这苦海,本就是众生共有的。” 她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渡人,亦是渡己。”

寒潮退去的那天,渔民们自发在紫竹林外筑起一座石塔,塔上刻满了他们能想到的所有苦难:“求菩萨佑我儿平安”“愿出海者皆归航”“盼天下再无战乱”…… 最底层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小尼歪歪扭扭的字迹:“愿菩萨永不生病”。

观音菩萨站在塔前,看着那些朴实的祈愿,突然想起元始天尊的那句话:“仙凡殊途”。可此刻她触摸着冰冷的石塔,却觉得自己与这些凡人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就像八功德池的灵水与南海的潮汐,早已难分彼此。

她抬手将净瓶中的杨柳枝插入石缝,看着它在风中抽出新叶。“从今往后,这座塔便叫‘祈愿塔’吧。” 她对着围拢过来的渔民们微笑时,眉心的朱红印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你们的每一个愿望,我都听见了。”

海面上的莲花灯再次升起,这一次,灯芯里都裹着一小撮祈愿塔的泥土。渔民们说,只要让这莲花灯漂到该去的地方,愿望就一定能实现。而观音菩萨知道,真正能实现愿望的,从来不是灯芯里的泥土,而是那些心怀希望的人。

当夕阳为紫竹林镀上金边时,观音菩萨坐在最大的莲花上,看着小尼教孩子们念《大悲咒》。孩子们的声音参差不齐,却带着最纯粹的虔诚,惊得海鸟在头顶盘旋不去。她的净瓶中,那朵金色的莲花正在缓缓绽放,花瓣上浮现出三界六道的缩影 —— 有欢笑,有泪水,有苦难,也有希望。

她知道,这苦海永远不会真正干涸,就像南海的潮汐永远不会停歇。但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还有人心怀善念,她的宏愿便会一直延续下去。从慈航道人到观音菩萨,从昆仑到南海,她走过的路,看过的苦难,最终都化作了心底的慈悲,像八功德池的灵水,滋养着每一个需要被渡化的灵魂。

夜色降临时,观音菩萨的法相在云端显现,千手千眼映照着整片南海。渔民们说,那晚的月光格外温柔,连最凶猛的浪涛都变得平静。而紫竹林的禅房里,小尼发现师父的经卷上,多了一行新写的字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慈悲为舟,普度众生。”

净瓶中的甘露轻轻荡漾,倒映着天上的明月和海中的莲花灯。那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了朝歌的废墟,照亮了诛仙阵的残垣,也照亮了玉虚宫的星灯 —— 仿佛在告诉所有生灵,无论曾经有过多少伤痛,多少隔阂,最终都能在慈悲的怀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