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道人抬头望去,果然,随着三个虚影的消散,那些交错的岔路正在融合,最终汇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路面上的 “阐”“截”“佛” 三个字相互交融,化作 “同源” 二字,金光闪闪。他将罗盘的碎片抛向空中,碎片在佛光中重组,化作一枚新的护宝钱,钱上的蛟龙纹路旁多了三个小小的符号,正是阐截佛三教的标志,相互缠绕,密不可分。
“看来你已经明白了。” 普贤真人的声音从峰顶传来,温和而有力,“所谓歧路,不过是执念所化。真正的大道,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包容与融合。”
慈航道人带着弟子们踏上融合后的大道,脚下的青石板传来温润的触感,仿佛在认可他的领悟。善财童子的琉璃盏映出前方的景象,菩提树下,普贤真人身边还站着几位修士,有阐教的,有截教的,也有佛门的,他们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脸上都带着平和的笑容。
走近菩提树下,慈航道人向普贤真人行礼:“多谢真人点化,弟子明白了,所谓歧路之惑,源于内心的偏执。真正的问道,不是选择哪条路,而是如何让不同的路交汇成通途。”
普贤真人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你能领悟此理,甚好。昆仑山脉的和解,不仅仅是阐截两教的事,更是所有教派、所有生灵的事。只有打破教派的界限,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共处。”
石矶娘娘也在一旁坐下,感慨道:“是啊,我们总是被过去的恩怨和教派的偏见所束缚,却忘了修行的本质是追求大道,而非争夺教派的高低。”
善财童子和龙女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修士,他们发现这些不同教派的修士之间相处融洽,没有丝毫隔阂。一位阐教的道长正在向截教的修士请教阵法,一位佛门的僧人则在与大家分享佛经的感悟,气氛十分和谐。
普贤真人拿起手中的佛珠,说道:“这串佛珠,每颗珠子代表一个教派,看似独立,实则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就像这昆仑山脉的生灵,无论属于哪个教派,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命运息息相关。”
慈航道人望着佛珠,心中豁然开朗:“真人所言极是。《和解策》不应只是阐截两教的和解,还应包括所有教派的融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交流平台,让不同教派的修士能够相互学习、相互理解,消除误解与偏见。”
普贤真人赞同地点点头:“你有此想法,甚好。我已联络了一些不同教派的有识之士,准备在云栖峰定期举行论道大会,邀请各教派的修士前来参与,共同探讨修行之道,化解教派间的矛盾。你若有兴趣,不妨一同参与。”
慈航道人欣然应允:“能与真人一同为教派融合尽力,是弟子的荣幸。和解殿也可以作为论道大会的分会场,让更多的生灵参与其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慈航道人与普贤真人一起筹备论道大会。他们邀请了三界各地不同教派的修士,有阐教的、截教的、佛门的,还有一些散修和妖族的修士。善财童子和龙女则负责布置会场,将和解殿和云栖峰的菩提树下都装饰得庄严肃穆,又不失祥和之气。石矶娘娘则整理了各教派的典籍,准备在论道大会上进行交流。
论道大会召开的那天,昆仑山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不同教派的修士们齐聚一堂,他们身着各异的服饰,带着不同的法宝,却都怀着一颗平和、求知的心。在论道大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修行感悟和教派的教义。有时会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但大家都能保持理性和尊重,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
慈航道人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只要大家能够保持这份交流与理解的初心,昆仑山脉的和平与祥和必将长久。
论道大会结束后,各教派的修士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大会能够定期举行。他们还提议建立一个常设的机构,负责协调各教派之间的关系,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慈航道人和普贤真人对此表示赞同,并开始着手筹备。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昆仑山脉的教派融合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不同教派的修士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紧密。他们一起修行、一起炼丹、一起对抗天灾人祸,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助。和解殿和云栖峰的论道大会成为了三界闻名的盛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灵前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