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无为天道隐无情

“天道…… 究竟是什么?” 他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像叹息。玉净瓶从怀中滚落,在冰面上撞出清脆的响声,最后道裂纹蔓延开来,将整个瓶身彻底粉碎。枯萎的三光柳掉落在地,与散落的露水起,化作阵青烟,消散在凛冽的寒风中。

阿秀的爹想扶他起来,却被他摆手拒绝。他看着手中那枚阿竹送的鹅卵石,依旧光滑温润,仿佛还带着那个少年的体温。他想起阿竹的破庙,李秀娥的菜地,赵勇的长枪,张婆婆的布鞋,老妪的药铺…… 那些在红尘中相遇的人,那些在苦难中坚守的善良,像颗颗星辰,在他即将熄灭的道心中闪烁。

“我明白了……” 慈航道人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血沫,却异常轻快,“所谓无为,并非冷眼旁观,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将鹅卵石塞进阿秀手里,“记住,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像这石头样,坚硬,温润,心怀希望。”

周军的将领不解地看着他:“仙师您说什么?”

慈航道人没有回答,只是望着渭水对岸的荒原。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道跨越苦难的桥梁。他知道自己的红尘历练即将结束,玉净瓶碎了,三光露散了,可他从众生那里得到的,远比失去的更多。

无为天道或许无情,但众生的坚韧与善良,却能在无情中开出花来。就像石缝里的草,废墟上的花,黑暗中的星光,即使被命运反复碾压,也依然顽强地生长,绽放,照亮前路。

他站起身,尽管每动下都疼得钻心,却步伐坚定。阿秀的爹想跟上来,却被他拦住:“照顾好孩子们,” 他指着那些在周军护卫下渐渐安定的百姓,“他们才是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向荒原深处时,慈航道人感觉身体越来越轻,道袍上的破洞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只即将展翅的鸟。他想起元始天尊要的三样信物,此刻才真正找到答案:那颗未被污染的童心,在阿秀充满希望的眼睛里;那滴为众生而流的眼泪,在无数苦难者的眼眶里;那缕从苦难中生出的希望,在每个选择善良的人心中。

天边的残月再次升起,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荒原上的风依旧凛冽,却仿佛带着股新生的力量。慈航道人知道,无论天道如何无情,他都会直走下去,不是以仙师的身份,而是以个曾在红尘中跋涉过的旅人,带着从众生那里学来的坚韧与善良,继续在这无情的天道中,播撒有情的种子。

路的尽头,似乎有微光在闪烁,像极了望舒城石碑上那朵金光闪闪的莲花,也像极了西岐城田地里那沉甸甸的稻穗,更像极了每个在苦难中依然选择相信明天的人,眼中闪烁的光芒。

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荒原的夜色中,只留下那枚鹅卵石,被阿秀紧紧攥在手心,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段关于慈悲、坚韧与希望的故事,永远流传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多年以后,渭水岸边的百姓们还在传说着位仙师的故事。说他穿着破洞的道袍,背着个受伤的女童,在官军的长矛下护住了无辜的百姓;说他能用露水治好百病,能让枯木逢春;说他最后化作了道光,融进了渭水的波涛里,每当月圆之夜,还能看到水面上有朵金色的莲花在绽放。

而在西岐城的学堂里,阿竹已经长成了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常常给孩子们讲起位慈航道人的故事,讲他如何用颗鹅卵石带来好运,如何用滴甘露救活百亩良田,如何在烽火连城的人间,种下颗颗希望的种子。

“先生,那位仙师后来去哪里了?” 总有孩子这样问。

阿竹会指着窗外那片金色的田野,微笑着说:“他从未离开,” 他拿起块光滑的鹅卵石,放在阳光下,“他就在每颗顽强生长的种子里,在每滴滋润土地的露水里,在每个心怀慈悲的人心中。”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孩子们的脸上,也照在那块鹅卵石上,折射出的光芒,像极了当年慈航道人指尖的三光露,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整个学堂,也照亮了孩子们眼中,那片充满希望的未来。

无为天道或许无情,但只要还有人记得慈悲,还有人坚守善良,还有人在苦难中相信希望,这无情的天道,终会被有情的众生,温柔地改变。就像荒原上的草,即使被野火焚烧,只要根还在,春风吹过,依旧会漫山遍野,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