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花聚顶论道紫府

“今日论道,获益匪浅。” 多宝道人对着元始天尊深深一揖,又朝慈航道人点头示意,“改日定当再向道友请教三光调和之法。” 说罢便带着截教弟子化作流光离去,周身的黑气已淡去不少。

赤精子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笑道:“看来师尊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他忽然看向慈航道人,“师弟刚才那招‘金青光晕’,竟将广成子师兄的杀伐与你的慈悲融于一体,真是神来之笔。”

慈航道人轻抚玉净瓶,感受着里面幽冥莲种子的脉动:“那不是我一人之功。” 他望着云海中的三花,“就像这聚顶的三花,少了任何一朵,都不成其为圆满。” 腕间的念珠再次转动,与紫府的钟声、云海的涛声、远处沙枣林的风声共鸣成曲。

返回住处的途中,广成子忽然放慢脚步,与慈航道人并行:“你可知多宝道人为何会松口?” 他指着玉净瓶中隐隐发光的幽冥莲,“那莲子是他本命法宝所化,能赠予你,便是认可了你的道。” 翻天印在他掌心轻轻旋转,“只是三花聚顶易,始终如一难。日后若遇两难抉择,切记今日所见的太极图。”

慈航道人望着昆仑绝顶的鸿蒙紫气,忽然明白元始天尊为何要在紫府论道。所谓三花聚顶,不仅是修为的突破,更是眼界的开阔 —— 承认不同道的存在,理解不同路的意义,在坚守本心的同时,也能欣赏他人的风景。

当夜,他将幽冥莲种子埋在沙枣树下,以三光露浇灌。月光下,种子破土而出的瞬间,竟同时绽放出金、黑、青三色花瓣。慈航道人静坐于花前,识海中的三花虚影与紫府所见的景象渐渐重合,丹田内的金丹也随之流转出三色光晕。

他知道,自己的修行之路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一步,无关法力增长,却让他对 “道” 有了更深的领悟 —— 就像这株幽冥莲,生于戾气却能净化戾气;就像聚顶的三花,形态各异却同归大道;就像他与多宝道人,理念不同却能在紫府论道中相互启发。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落在幽冥莲上时,慈航道人发现花瓣上凝结的露珠里,竟映出了紫府论道的全貌。他轻轻摘下一片青花瓣,放入玉净瓶中,三光柳的枝条立刻缠绕而上,将花瓣的灵气融入露水之中。

“往后,这三光露便有了新的滋味。” 慈航道人喃喃自语,腕间的念珠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远处的紫府方向,钟声再次响起,穿透云海,传遍昆仑,那声音中带着三分威严、三分慈悲、三分包容,还有一分对大道无穷的敬畏。

在之后的岁月里,慈航道人时常会想起紫府论道的场景。每当他遇到修行上的困惑,或是在济世过程中面临艰难抉择时,便会取出玉净瓶,看着里面幽冥莲与三光柳共生的景象,想起那聚顶的三花和太极图,心中便会豁然开朗。

他将紫府论道的感悟融入日常修行和济世之中。在面对穷凶极恶的妖魔时,他不再仅仅依靠慈悲感化,而是会如广成子般展现出杀伐决断的一面,以雷霆手段制止其作恶;在教导弟子时,他也会讲述截教 “以力证道” 的理念,让弟子们明白大道的多样性。

有一次,一个截教弟子在人间为非作歹,残害生灵。慈航道人前往制止时,那弟子口出狂言,说慈航道人的慈悲是软弱的表现。慈航道人没有多言,只是祭出玉净瓶,三光露化作一道金光,既蕴含着净化之力,又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将那弟子制服。

“我之慈悲,并非对恶的纵容。” 慈航道人看着被制服的截教弟子,平静地说道,“就像紫府论道时所言,三花聚顶,缺一不可。慈悲与杀伐,本就是道的两面,相辅相成。”

那截教弟子被他的道法和言辞所震撼,最终幡然醒悟,发誓日后不再作恶。这件事传开后,玄门和截教的不少修士都对慈航道人更加敬佩,也对 “三花聚顶” 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光流转,又是千年过去。昆仑紫府的论道已成常态,玄门和截教的修士们时常相聚于此,交流修行心得,探讨大道奥秘。虽然彼此的理念仍有差异,但已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慈航道人的道果愈发圆满,他的三花聚顶之境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的金色莲花蕴含着守护的力量,银色莲花散发着净化的光芒,青色莲花则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三花交相辉映,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修行之路,也为三界众生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一日,天穹忽现祥瑞,九霄云霞翻涌成太极图案,元始天尊身披星辉,脚踏金莲,自紫府深处缓缓浮现。其周身道韵流转,每一道光晕中似都藏着开天辟地的奥秘,抬手间,便引得四方灵气汇聚,无数仙禽异兽齐声长鸣,似在恭迎这位道祖降世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