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空中走廊的设计构想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空中走廊不只是交通设施,更是机动性的提升。一旦建成,伤员转运、应急调度、物资运输都会快得多。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快速转移整个小组。

“还有一个问题。”我说,“首段三百米,跨度两百米,需要至少六个重力节点同步运作。我现在一个人控制,勉强能做到,但如果以后要扩展,必须简化操作流程。”

“可以做成预设模式。”老周建议,“像开关灯一样,一键启动,不需要每次都手动调整。”

“已经在做了。”我调出后台界面,“每个节点都设计成自检自启,输入坐标和负载参数后自动校准。后期还能接入社区主控系统,远程监控状态。”

他点点头,“那就先建一段试试。选哪儿?”

“东区到净水舱这段。”我指了指地图,“桥墩还能用,旁边有供电残线,适合低耗启动。而且这条线连着医疗站和后勤区,优先级最高。”

老周看了看时间,“明天我就带人去现场勘测,清理周边障碍。等你这边方案定下来,随时能开工。”

“不用等全部完成。”我说,“我已经把设计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建基础骨架和两个重力节点,实现局部悬浮测试。第二阶段补全剩余节点,开放单向通行。第三阶段加装防护栏和应急照明,正式投入使用。”

他听完,拍了下桌子,“行,就这么干。第一段通了,我亲自带队走一趟。”

他说完准备离开,走到门口又停下,“你别把自己逼太狠。这东西再重要,也得等人活着才能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门关上后,我坐了下来。

终端屏幕还停留在建模界面。我把整个方案重新检查了一遍,确认所有参数无误后,上传至主系统备份,并标记为“优先级B+”项目。系统弹出确认提示,我点了确定。

休息时间不多。

我知道守夜人不会一直按兵不动。他们上次出现在北面废墟,绝不是偶然。空中走廊必须尽快落地,否则一旦开战,我们的反应速度会严重受限。

我闭上眼,靠在椅背上。

身体还是累,尤其是太阳穴一带隐隐发胀。但思路很清晰。这次的设计不同于以往的庇护所或防御墙,它是建立在新能力基础上的全新尝试。不再只是“造”,而是“改”。改变空间的承载方式,改变资源的分配逻辑,改变我们在这个废墟世界里的生存姿态。

零域的能力正在进化。

我不再只是一个建造者,更像是一个规则的调整者。

只要控制得当,哪怕是一小段走廊,也能成为撬动整个局势的支点。

终端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自动提醒:东区地下车库的温控数据显示,夜间温度稳定在18.5度,湿度低于60%,符合长期实验环境标准。我之前考虑过把下一个试验平台设在那里,现在看来条件可行。

睁开眼,我重新调出空中走廊的施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