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扎根

拾穗儿 万宏 3559 字 6天前

拾穗儿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快步走过去,不顾地上的滚烫,缓缓蹲下身,视线与小石头平齐,伸出手,紧紧握住孩子汗湿的小手。

她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就被蒸发了,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她看着小石头清澈的眼睛,那里面映着破败的教室,映着毒辣的日光,却又透着对读书的无比向往。

拾穗儿没有立刻回答。她蹲下身,不顾地上的滚烫,视线与小石头平齐,紧紧握住孩子汗湿的小手。

她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就蒸发不见了。但她看着孩子的眼睛,语气无比坚定:

"能!一定能!姐姐向你保证,我们一定会把这里修好,弄得凉快亮的!我们会想办法,让它夏天不那么热,冬天不那么冷!我们要在这里,教你们读书识字!"

她的声音因为干渴而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一刻,炎热似乎暂时被这坚定的承诺驱散了一些。

陈阳看着这一切,感受着几乎要将他融化的酷热,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

这团火,是对这恶劣环境的愤怒,更是想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就在这时,王婶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带着少有的慌乱:"不好了!老井的水位又降了!照这个速度,不出三天,怕是就要见底了!"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每个人的心头。在戈壁滩上,水就是生命。

没有水,别说种树育苗,就连生存都成问题。

老村长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召集大伙儿,马上开会!"

在村头那棵千年胡杨树下,全村人顶着烈日聚集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忧虑,但更多的是坚韧。

"乡亲们,"

老村长的声音在热风中传播,"咱们又遇到难处了。但是想想,五十年大旱那年,咱们不也挺过来了?记住咱们村的老话——'只要根还扎在土里,胡杨就不会死'!"

人群中响起坚定的附和声。

陈阳看着这一张张被风沙雕刻的面孔,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扎根。

扎根不是选择最肥沃的土壤,而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依然不屈不挠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李大叔第一个站出来:"我家还有两缸存水,先拿出来共用!"

"我家也有!"

"算我家一份!"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热浪中回荡,陈阳的眼眶湿润了。

在这些质朴的村民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渺小,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傍晚,气温稍稍回落。陈阳和拾穗儿并肩坐在院子里,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夕阳把天空染成血红色,像是在预示着什么的到来。

"你知道吗,"拾穗儿轻声说,"

我小时候,这里还不是这样的。村外曾有一片小小的绿洲,有泉水,有草地。后来,水源枯竭了,绿洲也消失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眷恋和遗憾。陈阳握住她的手:"我们会让绿洲重新出现的,我保证。"

然而,就在他们憧憬未来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远方的天际线开始泛起不正常的昏黄。一阵燥热的风突然卷起沙尘,打着旋儿掠过院子。

老村长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眉头紧锁。

他转身对身边的李大叔低声说:"去通知大家,把牲畜都赶回圈里,把门窗再加固一遍。我瞧着这天色不对......"

李大叔脸色一变:"您是说......"

"嗯,"老村长沉重地点点头,"要变天了。这场风暴,怕是小不了。"

夜幕降临,但空气中的燥热不减反增。一种莫名的压抑感笼罩着整个村庄,连狗都不安地吠叫着。

陈阳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不是因为炎热,而是因为心中那份莫名的不安。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在月光的映照下,他隐约看见天边有一道昏黄的线正在缓缓移动。

那是沙尘暴的前锋。

就在这时,他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老村长嘶哑的呼喊:

"起来!都快起来!沙尘暴来了!特大沙尘暴!"

陈阳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李大叔背上的伤疤,想起老村长说的十年前那场灾难。而现在,他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更大的考验。

他冲出房门,看见远方的天空已经变成了一片翻滚的昏黄。

狂风开始呼啸,卷起的沙石打在脸上生疼。整个村庄都醒来了,人们在狂风中奔走相告,加固门窗,安置牲畜。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陈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戈壁的残酷。但也正是在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了要在这里扎根的决心。

因为,只有经历过最猛烈的风沙,才能懂得胡杨的坚韧;

只有直面过最严酷的考验,才能体会生命的顽强。

风,越来越大了。远处的沙墙如同千军万马,正向这个小小的村庄压来。而金川村的人们,就像那千年胡杨,准备用他们深扎在这片土地里的根,迎接这场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