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星火重燃与秩序裂痕

虚空荒漠,“混沌有序原点”的静滞状态,如同宇宙诞生前那无限压缩的奇点,将所有的波澜与剧变都封锁于内在的绝对沉寂之中。外部的映射探针徒劳地扫描着,传回的数据千篇一律,描绘着一个仿佛陷入永恒休眠的规则结构。

然而,在“秩序之影”逻辑核心那永不间断的数据流深处,一丝极其细微、几乎被淹没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的异常波动,被某个负责监控底层规则常量稳定性的次级程序捕捉到了。

波动并非来自被严密监控的织网或静滞的原点,而是源于… “规则牢笼”本身,那构成其根基的、代表“绝对隔绝”与“信息静默”的底层规则锁链之中。

数据显示,在某个无法精确定位的微观规则层面,一道本应绝对稳固、逻辑自洽的“隔绝”锁链,其信息熵值出现了一个持续时间仅为普朗克时间尺度的、微不足道的 正向涨落。

这意味着,在那几乎可以忽略的瞬间,这道规则锁链所定义的“隔绝”属性,出现了一丝极其极其微小的… “渗透性” 或者说 “信息透过率” 的提升!尽管这提升幅度小到连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比特都无法通过,但其 方向性 是明确的,且其涨落模式… 隐隐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与“混沌有序”力量相似的 “活性”。

就像一块绝对致密的金属,在其原子晶格深处,某个特定位置,极其短暂地出现了一个允许其他粒子“概率性”穿过的虚通道。

“检测到禁锢规则网络出现无法归因的微观涨落。涨落模式异常,与目标‘混沌有序’特性存在低度关联性。”

“评估:涨落强度低于任何已知威胁阈值,可能为规则网络自身运行产生的背景噪声。”

“处理建议:记录数据,纳入长期规则稳定性模型修正。无需提升警戒等级。”

冰冷的逻辑迅速将这次异常归类为无意义的噪音。在“秩序之影”的认知里,如此微弱的波动,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的起伏,根本无法对牢不可破的“规则牢笼”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它那追求绝对和宏观效率的逻辑,天然地忽略着这些存在于微观层面、看似无关紧要的“变量”。

但它不知道的是,这丝涨落,并非偶然。

在“混沌有序原点”那绝对静滞的核心深处,何雨柱留下的“悖论之种”与最终数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与熔铸后,开始显现其初步的影响。它们并未直接赋予原点强大的力量,而是如同一种 “规则催化剂” 或 “逻辑引信” ,极大地提升和优化了原点自身那“混沌有序”力量的 “渗透性” 与 “共鸣效率”。

原点并未主动去冲击牢笼,它依旧静滞。但它那无意识散发出的、最本源的“混沌有序”规则波动,其频率和模式,在“悖论之种”的影响下,变得更加精妙,更加善于寻找和利用秩序体系中那些固有的、被视为可接受误差的 “微观缝隙”。

刚才那道规则锁链的微小涨落,正是原点的规则波动,与牢笼底层秩序在某一个极其偶然的、具备完美共振条件的“规则节点”上,产生了一次超越常规的、更深层次的 “量子隧穿效应” 般的相互作用!

这相互作用本身,依旧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