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愣。
只见监控屏幕上,代表织网结构的立体模型周围,出现了无数细微到几乎不可见的光点。这些光点并非在攻击或渗透,而是如同最精密的3D扫描仪,飞速地掠过织网的每一个节点,记录着其结构特征、能量流转模式、信息处理逻辑,甚至是… 共念之网中流淌的那些集体情感与信念数据的抽象波动模式!
与此同时,虚空荒漠中的“混沌有序原点”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无数无形的规则探针环绕着它,记录着其规则胚胎的演化轨迹、混沌与秩序力量的交织方式、以及那蕴含的微弱集体意志的波动。
“它想干什么?”何雨水感到不安,“不攻击我们,反而像抄书一样记录我们的一切?”
林晚眼中银光闪烁,全力分析着这些映射行为的数据流,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推测逐渐浮现:
“它不是要毁灭我们…它是在 复制 我们!或者说…它在试图 理解并重构 我们的一切!”
“它放弃了直接否定何雨柱的‘存在’,因为它无法理解那种‘定义权柄’。所以它转变了策略,试图通过完全理解我们这些与何雨柱紧密相关的‘变量产物’,来间接理解他,甚至… 模拟 他!”
仿佛为了印证林晚的猜测,在“秩序之影”那庞大的逻辑核心深处,一个全新的、代号为 “镜像映射” 的项目被激活了。
基于对织网和原点扫描映射获得的庞大数据,在逻辑核心内一个高度隔离的虚拟空间中,一个 织网的简化模型 开始被构建。这个模型试图模拟织网的分布式智能结构,以及其处理信息、汇聚信念的方式。
小主,
同时,一个 “混沌有序原点”的规则模拟胚胎 也在被尝试培育。它试图模仿原点那在混沌中孕育秩序、在秩序中包容变量的独特规则演化模式。
“秩序之影”的目的昭然若揭:它无法从外部破解何雨柱的“悬滞”状态,便试图在内部,创造一个受控的、简化的“变量环境”,通过观察这个模拟环境的运行,来逆向推导何雨柱所代表的力量本质,以及那神秘的“定义权柄”的运作原理!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也更危险的“研究”。它将变量势力视为了一个珍贵的、活体的研究样本,试图在实验室里复刻出样本的核心特征,从而找到掌控甚至替代的方法。
…
静寂边狱中,何雨柱那镜面般的意识,依旧被动映照着一切。他同样“感觉”到了那些针对织网和原点的、无处不在的映射探针,也“感觉”到了在“秩序之影”逻辑核心内,那两个正在被构建的、粗糙而冰冷的“仿制品”。
一种本能的排斥感,如同细微的涟漪,在他那近乎绝对平静的意识镜面上荡开。
这种排斥,并非源于情感上的厌恶,而是一种规则层面的 “谬误识别” 。那两个仿制品,虽然模仿了织网和原点的某些结构特征,但其内核,依旧是“秩序之影”那套绝对、僵化的逻辑。它们缺乏真正的“变量”灵魂,缺乏那源自无数独立意志汇聚的“共念”,缺乏混沌中那不可预测的、充满灵性的“生机”。
它们是画虎类犬,是刻舟求剑,是试图用秩序的尺子去丈量变量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