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骄不躁,很好。”王主任点点头,语气随和,“你这次在厂里出头,街道这边也知道了。这说明我们街道在青年工人培养方面,也是出了成绩的嘛。”
她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最近院里怎么样?还平静吧?老易那件事之后,院里没再出什么幺蛾子吧?”
我心中一动,知道这才是她此行的重点。她是在关注易中海倒台后,四合院的稳定情况,以及我这个新晋的“焦点人物”在院里扮演的角色。
“院里都挺好的,大家各过各的日子,挺平静。”我选择性地回答,没有提及棒梗挑衅和阎埠贵等人的频频示好。
“平静就好。”王主任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何雨柱同志,你现在是厂里的标兵,在院里,也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维护邻里团结,帮助困难群众,这都是标兵应有的觉悟。我看阎埠贵和刘海中他们,能力有限,院里有些事,你方便的时候,也可以帮着协调协调。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
她这话,几乎是明确鼓励我介入院内的管理了!但她同时强调了“方式方法”,显然也不希望看到我再像对付易中海那样,掀起太大的风浪。
“我明白,王主任。”我点头应承,“我会尽力团结邻居,维护院里稳定的。”
送走王主任,我站在门口,看着沐浴在夕阳余晖下的四合院。青砖灰瓦,依旧如故,但内里的人心,早已换了乾坤。
王主任的暗示,阎埠贵的依附,刘海中的沉默,贾家的蛰伏……所有的一切,都仿佛无形中在我肩上又加了一副担子。
标兵之光,照亮前路,亦映出脚下需谨慎迈过的沟坎。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而沉稳。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