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跟踪稳定性曲线平滑了!锁定成功!”
“‘锐眼’数据包丢失率……归零!处理延迟降低百分之十五!”
调试中心里,压抑的惊呼和如释重负的叹息声此起彼伏。技术人员们看向秦念的眼神,充满了近乎崇拜的敬佩。
他们奋战数日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她手中,不过是一次深入病灶的精准诊断与手术。
接下来的日子,秦念进入了不眠不休的工作状态。她带领团队对“天眼”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和压力测试。
指挥棚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陆野会默默地出现,送去热好的饭菜和补充体能的巧克力,看着她一边紧盯屏幕,一边机械性地进食,心中那股复杂的情感——混杂着敬佩、担忧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愈发浓烈。
高原的极端环境终究还是对秦念发起了攻击。在连续工作超过四十小时后,加之气候不适,她病倒了,发起了高烧。随队军医诊断后,要求她必须卧床休息。
陆野得知后,立刻调整了安保部署,将指挥棚旁边的临时宿舍作为重点守护区域,并亲自守在门外。
夜色深沉,风雪拍打着简易板房。
朦胧中,秦念只觉得浑身滚烫,意识漂浮不定,仿佛又回到了无数个在虚境实验室里独自挣扎、反复推演失败的深夜,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与疲惫几乎要将她吞噬。
一丝源于现实世界的、温暖的触感从她的手背传来,驱散了些许寒意。那是一只粗糙而稳定的手,正用湿毛巾轻柔地擦拭她的额头。
混沌中,她无意识地蜷缩手指,想要抓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仿佛溺水者抓住唯一的浮木……那只手的主人似乎僵硬了一下,然后,以一种不会打扰她睡眠的、极轻的力道,稳稳地回握,承托住了她滚烫的指尖,未曾松开。
这一夜,风雪依旧,但宿舍内却有一种无声的暖流在悄然流淌。
病情稍有好转,秦念便不顾劝阻,再次回到了调试岗位。
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的火焰不曾熄灭。在她近乎偏执的坚持和引领下,“天眼”系统完成了最后一项,也是最严苛的全系统、全链路、满负荷联调测试。
当最终的测试报告生成,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预期时,整个风啸岭基地沸腾了!
张海洋拿着报告的手都在颤抖,他冲到指挥棚外,对着凛冽的寒风,用尽全身力气吼道:“我们成功了!‘天眼’!成了!”
这声呐喊,回荡在山谷间,也通过电波,传回了遥远的“星火”。
秦念站在调试中心门口,望着远处那面在冰雪映衬下闪烁着冷峻光芒的巨型阵面,缓缓地、彻底地松了一口气。
嘴角,勾起了一抹几乎难以察觉的、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这只历经磨难、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智慧的钢铁巨眼,终于在风啸岭之巅,完成了最后的“淬火”与“开光”!
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即将穿透迷雾,守望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