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天眼“开光”!

“知道了。”她平静地回答,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工作通报。她早已习惯这如影随形的阴影,并将之视为科研道路上的另一种“环境参数”。

当直升机巨大的旋翼搅动着风啸岭稀薄而冰冷的空气,缓缓降落在临时起降坪时,陆野亲自带着一队精锐队员,如临大敌地守候在侧。

舱门打开,秦念穿着厚重的防寒服,身影略显单薄,但当她抬起头,那双清澈而坚毅的眼睛扫过这片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时,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油然而生。

陆野快步上前,不动声色地挡在了风口方向,接过她手中并不沉重的行李。“一切安排好了。”他低声说,目光迅速扫过四周,确认没有异常。

秦念点了点头,没有寒暄,直接问道:“调试中心准备好了吗?我要立刻看最新的全系统日志和实时数据流。”

“随时可以工作。”陆野侧身引路,一行人迅速离开了开阔的起降坪。

秦念甚至没有先去安排好的宿舍放下行李,就直接扎进了核心调试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错综复杂的数据流不断滚动,频谱仪上显示着杂乱无章的信号。李文军和几位核心技术人员围着主控台,个个眉头紧锁。

“秦工,您可来了!”李文军像是看到了救星,“情况比预想的复杂。雷达开机后,回波信号里充满了难以滤除的谐波干扰和背景底噪,信噪比一直上不去,严重影响目标识别精度。

我们怀疑是岭上特殊的电磁环境,富含磁性矿物的岩层与我们的发射频率产生了复杂的耦合效应。而且,‘锐眼’芯片在处理这种‘不干净’的信号时,也偶尔会出现数据包丢失或误判。”

秦念脱下外套,坐到主控台前,双手放在键盘上,眼神瞬间变得专注无比。

【微观结构洞察】与【虚境实验室】在她意识深处悄然开启,眼前滚动的数据流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维度,她能看到能量在阵面单元间不均匀的分布,能“听”到岩石与电波之间那不和谐的“共振杂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没有立刻说话,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调出不同模块的底层数据,交叉比对。调试中心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嗡鸣和键盘敲击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她。

几分钟后,她喃喃自语,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不仅仅是岩石共振……阵面B7区、C3区单元存在微小但关键的相位偏移,与理论值偏差了0.3度和0.5度。

这微小的偏差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被放大了,形成了指向性的干扰旁瓣。另外,预处理算法的自适应阈值设置过于敏感,在强噪声背景下反而抑制了有效信号。”

她抬起头,眼神锐利,开始下达一连串精准的指令:

“先调整发射波形编码,采用变脉宽频率捷变序列,主动避开已识别的岩层共振频点,参数按我刚刚发送的矩阵修改。”

“另外,立刻启动阵面实时相位校准算法V2.1,重点对B7、C3区进行动态补偿,补偿参数已生成。”

“最后,给‘锐眼’预处理固件打上我刚编译的103号热补丁,增强其对特定谐波的识别与抑制能力,降低误触发率。”

命令被迅速执行。技术人员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代码被更新,参数被注入。

屏幕上,那原本如同狂躁心电图般的信号波形,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变化——尖锐的毛刺被抚平,混乱的基线逐渐稳定,一个清晰、干净的目标信号特征,终于从噪声的海洋中脱颖而出!

“信噪比提升百分之三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