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算力“高速公路”与国家大奖

小主,

航天院的王总工再次来到“星火”时,脸上的焦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期待。

他看着秦念,指着优化后任务调度图:“秦工,你看,按照这个穿插并行的方案,我们原本需要排队三个月才能开始的核心模拟,下下周就能上机?而且总耗时还能缩短百分之十五?”

秦念微笑着点头:“是的,王总工。

我们利用了您任务中I/O等待的间隙,插入了其他单位的缓存友好型小任务,相当于把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了。”

“好!好啊!”王总工用力握着秦念的手,“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不,是送了个暖气片啊!”

在这个过程中,“星火”的年轻工程师们也在飞速成长。

他们被迫去学习陌生的领域知识,与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沟通,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后来能敏锐地指出对方代码中的并行化瓶颈,提出让领域专家都眼前一亮的优化建议。

一种跨学科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发文化,正在“星火”悄然形成。

也正是在这种紧张、充实而又充满成就感的氛围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喜讯传来。

相比于基准测试成功时的狂热沸腾,这一次,“星火”人的庆祝显得更为内敛和深沉。

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团队间毫无保留的协作,是攻克难关后那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平静。

表彰大会上,秦念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打在她年轻而沉静的脸上。

她捧着那本沉甸甸的证书,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师苏清河,沉稳干练的李文军,眼神坚定的吴思远,还有更多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日夜奋战的同事们。

“这份荣誉,不属于某个人。”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平静,

“它属于‘星火’的每一个人,属于那些在实验室、在机房、在图纸前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平凡日夜。它属于我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国家和人民。”

她微微停顿,目光投向更远的虚空,仿佛在与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对话。

“这只是一个开始。”

她轻轻说道,像是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星河’照亮了一小段路,但前方,还有更广阔的黑暗等待我们去探索。”

台下,苏清河用力地鼓着掌,眼眶微微湿润。

他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的年轻女孩,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慨。

他知道,秦念说得对。里程碑已然树立,但远征,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