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无形的长城,算力铸就

“星河二号”的正式运行,如同在国家核心科研领域的地下,悄然筑起了一条条高速流淌的算力“暗河”。

这些“暗河”不为外界所知,却以惊人的效率,滋养着一个个关乎国运的战略项目。

在核物理研究所最深处的绝密实验室,巨大的环形屏幕墙上,原本需要耗费数十天才能完成的“烛龙”新型约束场全参数模拟,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涌入“星河二号”庞大的处理核心。

负责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一位头发花白、不苟言笑的老院士,此刻正死死盯着屏幕上飞速跳变的曲线和不断被优化的参数集,嘴唇微微颤抖。

“老所长……这……这太快了!”他身边的年轻助手,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按照‘星河二号’反馈的优化方案和我们重构后的并行算法,最终模拟完成时间预计将比原计划提前整整四十一天!而且精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老院士没有立刻回答,他扶了扶厚重的眼镜,仿佛要看穿那数据流背后的本质。

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震颤:“四十一天……这意味着,‘烛龙’的工程验证阶段,至少可以缩短一年!一年啊!”

他猛地转过身,抓住助手的手臂,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立刻!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调整所有次级验证实验的优先级!

我们要抢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工程现实!”

类似的场景,在国家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同样上演。

巨大的风洞实验室旁,超级计算机机房(此时已接入“星河二号”远程节点)的终端前,几位气动专家正围着一张极其复杂的三维流场图激烈讨论。

“看这里!激波干扰区域!‘星河二号’结合我们改进的网格自适应算法,捕捉到了以前从未清晰显示过的涡系结构!”

“还有这个分离区形态,与‘星河一号’的模拟结果差异巨大,但更符合我们刚刚拿到的那次高风险试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