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爱卿请看。”
南宫景指着桌上堆积的奏折,对二人说道:
“这些都是关于迁移百姓的奏报,积压半个月了,一直无人处置。大皇兄远赴庐江,此事便断了档,你们可知晓?”
李嵩与周怀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几分愧疚。
“陛下恕罪。”
李嵩躬身道,“迁移之事此前一直由前太子殿下督办,臣等以为殿下会安排人手交接,未曾想……”
“未曾想他走得仓促,忘了此事?”
南宫景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可你们身为负责的大臣,眼见政务搁置,为何不主动提请朕知晓?”
周怀连忙解释:
“陛下,迁移百姓涉及民政、粮草、土地等诸多事宜,此前皆是殿下总揽全局,臣等各司其职,贸然接手恐打乱原有章程,故而……”
“故而便任由此事搁置?”
南宫景摇了摇头,说道:
“流民在途中多待一日,便多一分风险。寒冬将至,安置点的棉衣、粮草若不能及时送达,不知要冻饿致死多少人!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选定主事之人。”
两人闻言,不再敢辩解,齐声应道:
“陛下英明,臣等愿听陛下调度。”
南宫景回到龙椅上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脑海中飞速筛选着人选。
迁移百姓之事,繁琐且重要,既要懂政务之事、又要有足够的威望统筹各方。
又要细心稳妥,能体恤民情,确保流民不受苛待。
“朕思来想去,丞相赵伏可为主事之人。”
南宫景缓缓开口。
李嵩与周怀皆是一愣,随即点头附和道:
“陛下英明,赵丞相德高望重,追随先帝多年,又参与过迁移百姓的前期规划,确实合适。”
南宫景点头,心中早有考量。
赵伏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做事稳妥,先帝在位时便倚重他处理民政,由他主导,绝不会出大错。
可他随即又皱起眉,说道:
“只是赵丞相年近七旬,身子骨不如从前,迁移之事繁杂,日夜操劳恐难支撑。”
“再者,此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土地调配,赵丞相向来铁面无私,恐会得罪世家,引发抵触。”
周怀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需为赵丞相配一位副手?”
“正是!朕要的不仅是能办事的人,更是能平衡朝堂势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