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拔除残哨清外围,重机枪成破城胆

拔除残哨清外围,重机枪成破城胆

(一)

秋雨连下了三天,南关的土路被泡得泥泞不堪,却挡不住队员们练兵的劲头。晒谷场的积水没过脚踝,张猛正带着人练“泥地刺杀”,新兵们穿着湿透的单衣,在泥水里扑腾,刺刀捅进用稻草扎的假人时,溅起的泥浆糊了满脸,却没人肯停手。

“这才像样!”张猛举着步枪,在泥水里示范突刺,“真到了战场上,哪有干净地方给你耍威风?泥里水里,就得能站稳、能出枪,不然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李明远披着蓑衣,站在屋檐下看训练。狗剩蹲在他脚边,用木炭在木板上画着最后三个据点的分布图:“叔,这三个据点里,鹰嘴崖剩下的那个哨所最麻烦,在悬崖上,只有一条石阶路能上去,鬼子在路口架了机枪。”

木板上,鹰嘴崖哨所被画成个三角形,旁边标着“机枪×1,鬼子×5,伪军×8”;西边的青石岭关卡是个方形,标着“掷弹筒×1,粮库”;北边的河湾炮楼最孤零零,画在水边,旁边写着“老鬼子×3,爱钓鱼”。

“先拿河湾炮楼开刀。”李明远指着木板上的河湾,“三个老鬼子,防备松懈,适合新兵练手。拿下炮楼,就能控制北边的渡口,断了县城往上游的水路。”

他抬头看向铁匠铺,雨帘里,赵铁匠的铺子还亮着灯,隐约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昨天赵铁匠说,九二式重机枪的零件凑得差不多了,就差个合适的机匣——那是从黑风口炮楼拆下来的关键部件,被雨水泡得生了锈,得一点点打磨出来。

“走,看看赵师傅那边咋样了。”李明远踩着泥水往铁匠铺走,狗剩赶紧揣起木板跟上。刚到门口,就听见赵铁匠的咳嗽声,比风箱声还响。

铺子里,赵铁匠正蹲在火炉旁,用小锉刀打磨机匣上的锈迹,左手的断指按在滚烫的钢件上,烫出白烟也没察觉。旁边的铁砧上,摆着擦得锃亮的枪管、弹匣和枪机,拼在一起就是挺完整的重机枪。

“快好了?”李明远问。赵铁匠抬头抹了把脸,满脸黑灰就剩俩眼白:“再有俩时辰,保准能打响!就是这机匣有点歪,得校正好,不然容易卡壳。”他指了指墙角的一个木箱,“炮弹也弄好了,赵家庄的石匠帮着凿了十几个石制弹体,里面塞满了碎铁和硝石,威力不比鬼子的差。”

李明远拿起颗石制炮弹,沉甸甸的,表面还带着凿痕。“辛苦你了,赵师傅。”他把炮弹放回箱里,“等打县城那天,就让这挺重机枪当先锋,给二柱子他们报仇。”

赵铁匠的手顿了顿,锉刀在机匣上划出道火星:“放心,我这手虽然不全乎,打出的子弹,准头不会差。”

(二)

雨停的第二天清晨,河湾炮楼还浸在雾气里。三个老鬼子果然坐在炮楼门口的石阶上,支着鱼竿钓河鱼,步枪靠在墙角,军靴脱在一边,光脚泡在水里,哼着走调的军歌。

“就是现在。”李明远趴在对岸的芦苇丛里,对身后的十个新兵打手势。这些新兵里,大虎和小王算“老兵”了,正帮着检查其他人的步枪保险。

按照计划,大虎带三人绕到炮楼后侧,用赵铁匠做的“爬墙爪”勾住炮楼的木窗,摸进去控制楼梯;小王带两人埋伏在渡口的小船后,防止鬼子跳河逃跑;剩下的人跟着李明远正面牵制。

大虎的动作比上次利索多了,爬墙爪“嗖”地甩出去,精准勾住二楼的窗沿,他像猴子似的攀上去,从窗口翻进炮楼时,甚至没碰掉窗台上的空酒瓶。里面的伪军还在睡懒觉,被他一破甲棍一个敲晕过去,连哼都没哼。

“动手!”李明远大喊一声,率先开枪。子弹打在老鬼子脚边的水里,溅起水花。三个鬼子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去抓枪,小王已经带着人从船后冲出来,步枪指着他们的后背:“不许动!”

老鬼子还想反抗,被大虎从炮楼里扔出的麻绳捆了个结实。其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鬼子瞪着眼骂:“你们不讲规矩!钓鱼的时候不能开枪!”大虎一脚踹在他脸上:“跟狗汉奸讲规矩?你算哪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