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岩心虫·熔核星

改造的第二步,是锁热岩的批量合成。锁热岩是熔核星特有的矿物,M27没有天然矿脉,只能根据岩火族提供的技术配方进行人工合成。团队将M27本土的玄武岩粉碎,与从熔核星带来的锁热岩粉末、稀土元素混合,放入高温熔炉中,加热到1800℃,持续熔炼96小时,最终成功合成了与锁热岩性能一致的保温岩材。

合成后的保温岩材,导热系数仅为0.025W/(m·K),虽然略高于天然锁热岩,但完全能满足保温需求。工厂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生产,将合成后的岩材切割成标准的石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厚20厘米),用运输船运送到火山带。

改造的第三步,是砌筑保温墙。岩缝入口狭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队员们和工程队只能靠人工搬运岩材,在岩火族工匠的指导下,一块一块地拼接。保温墙的设计呈弧形,弧度为150°,能紧密贴合岩缝的轮廓,减少空气流动带来的热量损失。

每砌完一块岩材,工匠们都会用特制的黏合剂将岩材的缝隙填补起来——这种黏合剂由锁热岩粉末和地热矿物汁液混合制成,凝固后能与岩材融为一体,确保没有漏气的地方。对于侧面的小裂缝,队员们用小块岩材填充,再用黏合剂密封,确保整个岩缝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砌筑工作异常艰苦。岩缝内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虽然只有25℃,但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队员们还是汗流浃背。搬运岩材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每块岩材重达30公斤,队员们只能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将岩材搬到砌筑位置,避免碰撞导致岩材损坏。

小主,

岩火族工匠们毫无怨言地忙碌着,他们的身体能适应高温环境,不需要防护装备,砌筑速度极快。炎铁和炎铜每天都会检查砌筑好的保温墙,用手触摸岩缝,感知温度变化,一旦发现缝隙,就立刻用黏合剂修补。“保温墙的密封性是关键,哪怕有0.5厘米的缝隙,热量也会快速流失。”炎铁说道。

改造的第四步,是安装地热监测仪。团队在每一条主岩缝内,都安装了两台“地温-Ⅹ型”地热监测仪,这种仪器体积小巧,能嵌入岩壁,实时将温度数据传输到地面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岩缝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低于48℃或高于52℃,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队员们可以通过调节保温墙上的小型通风口,来调节岩缝内的热量。

通风口的设计非常巧妙,直径约10厘米,安装在保温墙的底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岩缝内温度过高时,打开通风口,让少量冷空气进入,降低温度;当温度过低时,关闭通风口,锁住热量。通风口内还安装了过滤网,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岩缝。

改造工作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当最后一条岩缝的保温墙砌筑完成,最后一台地热监测仪安装调试完毕时,队员们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三个月来,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计搬运岩材超过500吨,砌筑保温墙总长度达3000米,封堵裂缝超过2000条,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所有岩缝内的温度都稳定在了50℃左右,波动不超过1℃,完全达到了岩心虫幼虫孵化的要求。

叶云天和林溪带着检测设备,钻进了焰脊峰的主岩缝。此刻的岩缝内,温度适宜,岩壁被保温墙锁住的地热烘得温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矿物气息,与熔核星的岩缝环境几乎一致。曾经消瘦的成年岩心虫,如今变得活跃起来,它们在岩壁上快速爬行,头部的触觉刚毛频繁摆动,似乎在感知环境的变化,外壳上重新分泌出了薄薄的矿物黏液,泛着淡淡的光泽。

“你听。”林溪突然停下脚步,示意叶云天安静。

一阵细微的“沙沙”声从岩壁的小洞传来,那是岩心虫啃食岩石的声音,但比之前听到的更加密集、更加有活力。叶云天用手电筒照向小洞,只见几只成年岩心虫正趴在岩壁上,啃食着新鲜渗出的矿物汁液,而它们身边,有一些白色的小虫子在蠕动——那是刚孵化出来的岩心虫幼虫!

这些幼虫体长约1厘米,身体呈半透明状,能看到体内的消化器官,正沿着岩壁缓慢爬行,用细小的口器啃食着上面的矿物汁液。它们的数量不少,粗略估算有上百只,在灯光下,身体泛着淡淡的光泽,充满了生命力。

“成功了!幼虫孵化了!”林溪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她立刻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你看,它们很健康,正在主动进食,触觉刚毛的摆动频率很稳定,说明它们的感知系统已经正常工作。”

叶云天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三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小小的幼虫,意味着岩心虫种群终于有了延续的希望。他想起在熔核星看到的赤核虫,想起岩火族的帮助,想起团队成员们的坚持,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地热监测仪显示,温度还在稳定保持。”小陈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而且我们发现,成年岩心虫开始在岩壁上产卵了,这次的虫卵看起来很饱满,外壳呈淡褐色,有光泽,没有干瘪的情况。”

叶云天点点头,对着对讲机回应:“继续监测,每天记录温度和幼虫的生长情况。岩火族的工匠说,只要温度稳定,幼虫的存活率能达到80%以上。”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持续监测岩缝内的情况。幼虫们生长迅速,体长从1厘米长到了5厘米,身体颜色从白色变成了暗褐色,外壳逐渐硬化,开始出现细小的纹理,啃食岩石的声音也越来越清晰。成年岩心虫的数量虽然还是89条,但它们的状态明显好转,外壳恢复了金属光泽,活动范围扩大到了其他火山的岩缝,不再局限于焰脊峰。

更令人惊喜的是,第二批虫卵也顺利孵化,岩缝内的幼虫数量已经超过了300只。这些幼虫在岩缝中穿梭,啃食岩石,分泌黏液,促进了矿物汁液的分泌,形成了良性循环。曾经死寂的火山岩缝,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地下世界再次响起了密集的“沙沙”声,如同生命的赞歌。

岩火族的工匠们看到改造效果后,满意地笑了:“你们做得很好,岩心虫的种群会慢慢恢复的。只要保温墙不损坏,地热监测仪正常工作,它们就能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

叶云天送别岩火族工匠时,真诚地说道:“感谢你们的帮助,没有你们的锁热岩和技术,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我们会定期维护保温墙和监测设备,确保岩心虫的生存环境稳定。”

“保护生命是宇宙的共同使命。”炎石通过通讯设备说道,“希望未来,M27的岩心虫能像我们的赤核虫一样,生生不息,成为地下世界的守护者。”

返回临时营地的路上,叶云天望着远处的火山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镜湖的晶鳞鱼、绿冠森林的树语兽、暗夜草原的光羽蝶,到现在的岩心虫,他们已经成功拯救了四种古外星生物。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M27星球上,还有更多的濒危物种在等待着他们的帮助。

“通知团队,休整四天后,我们出发去珊瑚星。”叶云天对着对讲机说道,“浅海的共生藻因为海水酸化,正面临灭绝的危机,它们是珊瑚礁生态链的基础,我们要尽快帮它们重建共生系统。”

火山岩缝内,幼虫啃食岩石的细微声响持续不断,与成年岩心虫的爬行声交织在一起,在地下世界久久回荡。这声音,不仅是岩心虫种群延续的希望,也是叶云天和他的团队,在保护古外星生物的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而这条充满挑战的星际征程,还将继续下去,为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带去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