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也意识到不对,及时补救:“张相所言极是,云南边陲地形复杂,所属羁縻各土司,素来都是墙头草,随风倒。这些年朝廷力推改土归流,土司们心怀不满者大有人在。秦良玉乃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现象。”
入阁不久的岳齐,被张庭恩不动声色的上了一课,人都麻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了。
“无论如何,夺我六县之地,即便仅仅是劫掠而去,也不能忍!必须给缅甸王庭一点严厉的教训。”林如海腾的站起,严厉表态。
李清不懂军事,又不愿意跟着林如海的话风走,不紧不慢的表态:“那说理应尽快弄清楚情况,可惜云南路途遥远,来回又是几个月的工夫。不妨就近安排要员过去看看情况如何,相机处置。”
当下的缅甸王也确实是个天降猛男,一统缅甸之后,不但跟英国人干过仗,还跟中原王朝干过。
缅甸历史上也不一直是弱鸡,只能说国家太小,这位缅甸王的发挥余地太小了。
当然了,中原王朝打的累,很大程度是因为地理环境所致。
“是啊,派谁去好呢?”承辉帝也认可李清的说法,毕竟这么远,等搞清楚情况,再派人去,当地的局面可能早就糜烂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所谓的新闻,可能是已经发生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众人纷纷在想,到底谁立刻去比较合适的时候,潘季驯道:“陛下,微臣有一个人选,只是……。”
“犹犹豫豫的作甚,说!”承辉帝很不耐烦的打断他,潘季驯咬咬牙,得罪人就得罪吧:“微臣说的是贾不器!”
承辉帝狠狠的怔住了,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潘季驯,他一定会破口大骂类似,你们到底是多不想贾不器回京?他挖你家祖坟了,还是把你家孩子丢井里了?回答我?
所有人都没往贾琏的身上想,那是因为都默认贾琏要回京了,在外六年,政绩斐然,回京如何安排都没个定论呢。
“潘爱卿啊,贾不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眼下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了,你这是要把内阁诸公架起来啊!”
承辉帝一番苦笑的说完,潘季驯也跟着苦笑:“微臣心里明白,贾不器功勋卓著,再立新功,非入阁不能偿其劳也。军情如火,待贾不器凯旋之日,微臣愿意退出让贤。”
李清一看皇帝意动了,立刻道:“微臣也愿意让贤!”
岳齐在一旁的心里充满了苦涩,我才是兵部尚书啊!
承辉帝看看张庭恩,首辅大人微微点头:“臣觉得可以!”林如海恶狠狠的盯着潘季驯,狗贼,误我女儿青春,这笔账记下了。
赵峰在一旁听的心潮澎湃,哪天自己如果能像贾琏一样,危机时刻,皇帝能给予最大的信任,那真是人臣巅峰了。
“拟旨!”承辉帝非常果断,这种事情耽误不得。
一份圣旨很快拟好,承辉帝看完没问题,直接用印了。
圣旨的意思一如既往的充满了信任,以贾琏为钦差,全权处理缅甸犯边之事,授便宜行事之权。
这封圣旨还不是正常的派人宣旨,而是八百里加急送往天津,由等在那里的飞剪船快速南下。
自打飞剪船出现后,沿海的信件官方快递也诞生了,任何时候都会确保一艘飞剪船在港口待命,随时出发。
无论再怎么快,贾琏拿到圣旨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打开一看都晕了,怎么缅甸也来凑热闹,我调回京城就这么难么?
如果立刻出发去云南,估计事情能拖的很久才能解决,贾琏打开地图看了看,得,还是走海路吧。
既然圣旨下来了,不执行也不行了,正好休息了一段时间,活动活动筋骨也好。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一旦拿下,就是一个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唯一的麻烦,就是可能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好在现在的英国人,心思还在印度和欧洲上面。等到法国大革命爆发,更顾不上亚洲了。到时候,只要不去打印度,英国人都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贾琏给京城会信上的内容如下,首先是走陆路去云南,路不好走,需要走很久。云南边陲之地,地形复杂,大军难以展开,我军装备优势难以发挥,想要速战速决不现实。即便大军可以展开,人员粮草等问题也很难解决,消耗必定大的难以承受。所以,云南方面即便再被动,朝廷也应该下令以坚守稳住局面为主。其次,从南洋发兵,走海路直扑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可以快速的打击敌军纵深要地,海路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物资,成本都将大大的降低。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优势火力也可以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获胜不难,届时夺其王城,是战是和,主动权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