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局中事,莫要趟鬼市”
这里,水深的很。
君不见,摊位四周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他们人手一个手电筒,都一脸高深莫测的琢磨着摊位上的各种物件,企图在其中寻出一件真货。
姜栀也挨个摊子看,这些摊主也不是傻子,卖的东西有真有假,有好有坏,但真货他们要价都是很高的,显然明白其中价值,想从中捡漏一件可不容易。
她听着摊主们胡吹海夸的招呼声,笑而不语。
上辈子的发家史,就是从古玩市场中开始的,她天生对这东西敏感,起初只是感兴趣,后来逛市场逛久了,也和摊主藏友们学会了不少门道。
不多时,姜栀来到一个人头攒动的摊位。
摊主是个女人,三十岁上下,模样至多算清秀,但脸上描摹着浓厚的妆容,平添了几分风尘气,穿着打扮十分靓丽,头上还戴着一顶贝雷帽。
姜栀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把视线放在了摊子上。
女摊主卖的都是些瓷瓶,瓷片,雕刻,玉器,铜钱,字画之类的,她显然浸淫古玩圈多年,卖起货来很有一套,但凡有人问价,先软糯细语的给人讲讲物件的来历故事。
姜栀跟着听了一个,眉梢微挑,故事娓娓动听,不知道费了她多少脑细胞。
但依她的眼光看,这摊子上的物件全是假的,一个故事下去,直接把买家的注意力从物件本身转到了胡编乱造的故事上,增了几分可信度。
姜栀还注意到,女摊主在卖货时,时不时问上几句有关物件的术语,用以判断买家是否是行家,判断对方对物件本身的认知程度。
她这么细水长流的做买卖,生意自然要比旁人好上几分。
不一会儿的功夫,她就成交了三桩生意,包里也塞满了鼓囊囊的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