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道:“多少钱?”
小贩一听她的声音,脸上原本璀璨的笑意就落了下来,眼神还隐隐有些不屑。
姜栀也不在意,又问了一遍:“多少钱?”
这时候的港城深受殖民文化和洋奴思想的荼毒,再加上港城经济繁荣发达,自身的优越感不言而喻,对大陆人总是从心底里排斥和瞧不上的。
她如果和这群还没有回家的人一般见识,才是拉低了素质。
小贩不耐烦的伸手比划了一下:“两元钱。”
姜栀眉梢微挑,也懒得讨价还价,直接掏出两块钱港币递过去,港币是施莲舟给的。
这个价格如果放在内地,小贩大概会被人指着鼻子骂黑心,但在八十年代的港城,人们的平均薪资是一千五百元港币,注意,这里不是年薪,而是月薪!
虽然这时候的汇率是一百元港币兑换三十一元人民币,但这个月薪也高的吓人。
但这就是现状。
姜栀把对戒收进包里,转身离开了。
小贩冲着她的背影翻了个白眼,这态度简直和初见时天差地别。
不多时,姜栀看到了一片熟悉的摊位。
她美眸微亮,径直朝着那边走去。
在夜市最深处,大桥两侧的摊位都席地摆放,上面铺着红绸,红绸上则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玩和旧物,古董字画,香烟壳子,挂历字帖,甚至还有小人书。
姜栀看着这熟悉的场面,眼尾微扬,有种回到自己主场的亲切感。
古玩市场也叫“鬼市”,以售卖估衣掩人耳目,其他货物则混在其中,大多数都是来路不正的东西,有真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