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割鼻断义

阅兵时那震天的“与子同仇”的雄壮歌声犹在耳畔轰鸣,那黑色浪潮般肃杀精锐的秦军锐士身影尚在眼前未散,咸阳宫却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猛地按入了极致的悲恸与死寂之中。

仅仅三天。

那位强撑病体、以最后气力为太子嬴政、也为大秦江山展示肌肉与传承的庄襄王嬴异人,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冰雪初融的早春。

咸阳宫再次素缟漫天,哀钟长鸣,悲声不绝。

大秦,这个如今虎视山东、令六国寝食难安的西部巨兽,在短短五年之内,竟连丧三王!

在位五十六年、奠定强秦基业的昭襄王嬴稷;即位仅三日便猝然崩逝的孝文王嬴柱;以及如今,在位不过三年便撒手人寰的庄襄王嬴异人。

大秦的国运仿佛被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而更让天下瞩目的,是那位即将继位的新王——年仅十三岁的少年嬴政!

主少国疑!

更何况,如今辅佐幼主、总领朝政的,是一位权势滔天、并非嬴姓宗亲的外臣丞相吕不韦!以及另一位身份更为尴尬特殊、刚刚获封彻侯殊荣的前燕国太子——安秦君燕丹!

一时间,天下震动,暗流汹涌。

山东六国在最初的惊愕之后,几乎不约而同地升起一种看好戏的、幸灾乐祸的心态。

一个稚嫩少年,一个商贾出身的权相,一个背叛母国的质子彻侯……这样的组合,能稳住强秦的局势吗?

会不会就此内乱频生,甚至分崩离析?

于是,各国吊唁的使者队伍,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思,络绎不绝地抵达咸阳。

表面上是哀悼致礼,实则无不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企图窥探秦国权力核心的每一丝缝隙与可能存在的混乱。

庄襄王的葬礼隆重而压抑。

嬴政身着孝服,小脸紧绷,眼圈红肿,在吕不韦和宗室重臣的簇拥下,主持着繁琐的礼仪。

燕丹作为安秦君,身着符合礼制的素服,佩剑(特许)立于百官前列,位置依旧微妙地紧邻吕不韦。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各国使者那毫不掩饰的打量、审视,甚至轻蔑的目光。

葬礼间隙,各国使者依礼上前致哀。

轮到燕国使者时,一位身着燕地服饰、面容带着几分倨傲的中年官员走上前来。

他先是例行公事地对嬴政表达了哀悼之意,目光随即就落在了一旁的燕丹身上。

那目光先是惊讶,随即迅速转为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着鄙夷与恼怒的情绪。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声音不大,却足以让附近不少人听见:“太子丹殿下?您怎会在此处?还穿着秦人的服饰?”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了几分,许多道目光立刻聚焦过来。

燕丹面色平静,心中却是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