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摔王带出梗王,没毛病!”
“邵指导:论整活,我是祖师爷级别的[doge]”
更衣室里,队员们看着这些评论,有点担心地望向邵佳一。
没想到邵佳一反而笑了:“他们说得对,我当年确实...有点夸张。”他拿起一瓶水,“但你们要明白,足球场上的‘小动作’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取胜。现在的‘玩梗’也是一个道理——它是一种心理战,是一种团队文化,但绝不能成为对对手的侮辱和伤害。”
他环视队员们:“明天开始,我们要更加严格地训练。因为现在,全中超都想把我们打回原形!”
接下来的一个月,青岛西海岸继续高歌猛进。球队的“梗文化”愈发丰富多彩,甚至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杨希在每次抢断后,会对着镜头说“今天不想吃鱼”;徐彬开发了一系列“妍珍文学”,从“妍珍呐,你连单刀都踢飞”到“妍珍呐,你的传球像是给我的情书,总是错过”;就连替补门将也开始在扑救后大喊“封神!封神!”
球队的成绩与影响力齐头并进。联赛排名攀升至前四,有望冲击亚冠资格;社交媒体粉丝数翻了两番;最让人意外的是,球队周边产品卖疯了——印着“我想吃鱼了”的T恤、带有“妍珍呐”的应援巾、甚至是邵佳一当年的“假摔瞬间”集锦DVD。
俱乐部老板乐得合不拢嘴,直接给全队涨了薪。
但危机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出现。联赛第二十八轮,青岛西海岸客场对阵武汉三镇。比赛进行到第85分钟,双方1-1平。武汉队获得角球机会,禁区内一片混战,对方前锋突然倒地!
裁判哨声响起——点球!徐彬防守时手上有动作!
青岛西海岸的队员们围住裁判理论,但VAR确认维持原判。武汉队核心球员站在点球点前,一蹴而就。2-1,青岛西海岸遭遇绝杀。
赛后,裁判报告显示,那次判罚确有争议。但更严重的是,网上流传开一段视频:徐彬在对方罚进点球后,对着武汉教练席说了一句:“恭喜你,成功偷走了胜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句话立刻被解读为影射《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等影视作品,引发轩然大波。
“输球又输人!”、“梗王人设崩塌!”、“青岛队道歉!”...舆论一边倒地批评青岛西海岸。
俱乐部内部会议上,气氛凝重。
“我们必须做出处罚,”市场总监态度坚决,“现在的舆论对我们非常不利!”
邵佳一却摇头:“徐彬那句话确实不妥,但处罚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要...”
他的话被敲门声打断。徐彬和杨希站在门口:“邵指,我们有个想法。”
第二天,青岛西海岸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开头是徐彬的道歉:“对不起,我不该在输球后说出那种话。足球场上的胜负,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回应。”
接着画面一转,是青岛全队参观某地青少年足球基地的场景。徐彬和杨希与孩子们一起踢球,耐心教导技术动作。视频最后,邵佳一面对镜头说道:
“足球应该是快乐的。我们玩梗,是为了分享这份快乐;我们道歉,是为了守护这份快乐。周末主场,我们会用一场胜利重新带来快乐!”
周末的主场比赛,球场座无虚席。赛前热身时,青岛西海岸的队员们每人牵着一位小球童入场——这些孩子全部来自偏远地区的足球青训营。
比赛中,青岛西海岸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徐彬一记世界波破门后,没有庆祝,而是跑到镜头前,展示了一件印有“往前看,别回头”的T恤。
最终,青岛西海岸3-0大胜对手。当全场球迷高唱《再回首》时,无数人湿了眼眶。
赛后,邵佳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们将成立青岛西海岸足球基金会,每年投入俱乐部收入的百分之五,用于支持偏远地区足球青训发展。”
这一刻,再也没人说青岛西海岸只是一支“玩梗”的球队了。
赛季结束,青岛西海岸最终排名中超第四,历史性地获得了亚冠资格。邵佳一当选最佳教练,杨希以场均3.6次抢断刷新联赛纪录,徐彬入选赛季最佳阵容。
颁奖典礼上,邵佳一捧着奖杯,感慨万千:“有人说我们是一支玩梗的球队,我承认。但我想说的是,足球从来不只是输赢,它是关于激情,关于创意,关于团队的故事。我们的梗,是我们书写故事的方式。”
他顿了顿,看向自己的队员们:“而最好的故事,永远是下一章。”
台下,杨希和徐相视一笑,齐声喊道:“教练,下一篇写什么?”
全场爆笑。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中国足球史上最特别的瞬间。
邵佳一也笑了,他扬起手中的奖杯:
“下一篇,我们去亚洲赛场——告诉全亚洲,我想吃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