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镖局的队伍离开了李家村,沿着官道向北迤逦而行。
我被安置在一辆装载着较柔软货物的镖车上,身下垫了厚厚的干草和旧毡子,算是队伍里唯一的“特殊待遇”。陈镖师——全名陈泉,是镖局里经验丰富的老趟子手,兼任随队郎中——每日定时为我换药、诊脉。他的医术比李家村的王老爹高明不少,用的金疮药和调理内息的药丸也更为对症。几日下来,我外伤渐愈,内息虽依旧紊乱,但那股时刻萦绕的虚弱和寒意总算被压制下去几分,至少不再需要人搀扶就能勉强自己活动了。
车队行进速度不快,一是货物沉重,二是杨震显然在照顾我的伤势。他安排我所在的镖车通常位于队伍中段,最为稳妥的位置。
这支镖队连同杨震在内,共有镖师十二人,趟子手、车夫等辅助人员十余人。镖师们大多沉默寡言,眼神警惕,时刻留意着道路两旁的动静。他们对我这个突然加入的“累赘”,态度不算热络,但也并无恶意,多是点头之交,保持着江湖人应有的距离感。
几日相处下来,我也大致认清了几个主要人物:
* **杨震**:果然是镇远镖局的副总镖头,在总镖头杨定岳座下地位颇高,一手“破军刀法”刚猛凌厉,是队伍的定海神针。他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对路线、宿营、人马调配安排得井井有条。
* **陈泉**:四十多岁,面容和善,话不多但心肠热,除了医术,一手“柳叶飞刀”的暗器功夫也颇为了得,据说是为了弥补他内功修为的不足。
* **赵猛**:一个膀大腰圆的壮汉,使一对沉重的镔铁鞭,性格直爽,嗓门洪亮,是队伍里的先锋。他最初对我这“病秧子”有些不以为然,但见我咬牙忍痛从不叫苦,眼神倒也缓和了些。
* **孙小芹**:队伍里唯一的女性,约莫二十出头,是杨震的徒弟,身形矫健,马尾辫利落地束在脑后,腰佩双短剑。她性格活泼,好奇心重,是少数会主动跟我搭话的人之一。
“喂,王玥,你真是险空山的弟子?”这日宿营时,孙小芹一边帮着生火,一边凑过来小声问我,“我听说险空山的武功可厉害了,飞影剑、幻影掌,名震江湖!你怎么……嗯……”她瞄了瞄我依旧不算稳健的下盘,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明显。
我苦笑一下,拨弄着眼前的火堆:“我是记名弟子,入门最晚,资质也……也最差,还没来得及学什么高深武功。”这倒是实话。
“哦……”孙小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压低声音,“那追杀你的是什么人?我看他们武功路数怪得很,不像中原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