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者号”静伏在卡车残骸的阴影里,像头潜入水底、屏住呼吸的猎手。林凡的目光死死锁着矿坑入口,那片深邃的黑暗仿佛有了实体,能吞掉所有光线与声响。短暂的安全没带来半分松懈,反倒催生出更深的警惕——未知的危险,永远比已知的威胁更让人脊背发凉。
他绝不能贸然进去。
林凡的手无声滑向控制台下方一块不起眼的面板,指纹解锁的瞬间,一道狭小舱口悄然弹开。里面躺着“漫游者号”的“上帝视角”——一架蜂鸟大小的哑光深灰四旋翼无人机,专为极端环境短距侦察设计,静音电机与高效隔热层是它唯一的依仗。
取出,启动。掌心传来几不可察的微颤,操控界面投射在主屏一角,低光增强后的摇晃画面,正来自无人机的镜头。
“去吧。”林凡无声默念,指尖在触控板上轻滑。
无人机像受惊的夜蝠,悄无声息地溜出阴影,贴着地面掠向矿坑巨口,瞬间被黑暗吞没。操控屏上的画面立刻被浓黑覆盖,只能靠顶部微型激光阵列扫出的三维点云模型,和底部热成像仪,勉强勾勒出坑道内部的轮廓。
林凡的呼吸放得极缓,心神全浸在两块屏幕上:一块是无人机传回的实时数据流,另一块是“漫游者号”对周边环境的监控——他必须确保自己的后背绝对安全。
坑道比预想中更宽阔,也更破败。锈蚀的铁轨半埋在碎石淤泥里,巨大的木质支撑梁多半断裂腐朽,露出糜烂的纤维。岩壁上有水渍与矿物结晶的反光,空气悬浮颗粒物读数骤升。无人机灵巧避开垂落的电缆与坍塌的碎岩,往深处钻去。
热成像镜头成了此刻的主眼。视野里一片冰冷的深蓝与墨绿,只有零星几个微弱的热源信号闪过——该是些喜阴的小虫或啮齿类,转瞬钻进岩缝,热迹微弱又短暂。没有大型生物的热斑,更没有机械运转或人类体温该有的亮白与赤红。
无人机沿主坑道深入约一百五十米,又转向几个分支岔口快速扫描。结果依旧:寂静,冰冷,毫无生机。只有地质活动的微弱地热,像死亡的余温,均匀弥漫在空气里。
初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