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一章 归途偶遇落魄道 稚子仁心施援手
时光荏苒,转眼间,秋意渐浓,田里的庄稼已收割完毕,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的清香和淡淡的草木枯黄气息。陈彦的生活也步入了新的轨道。每日清晨,他带着石头一同前往赵府求学,傍晚时分,主仆二人再一同踏着夕阳返回陈家沟。
石头自从来到陈家,仿佛换了个人。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对陈彦的吩咐无不尽心尽力。每日早早起床,将陈彦的书房打扫得一尘不染,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待陈彦起身,他已备好温水。到了赵府,他安静地在门房等候,绝不打扰内院清静。放学路上,他主动帮陈彦背着书箱,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主人的感激。
陈彦对这个比自己大三岁,却因苦难而显得格外早熟懂事的“书童”也十分照顾。闲暇时,他不仅教石头认字写字,还给他讲一些书中的道理和故事。石头学得极其认真,进步神速,这让陈彦颇感欣慰。主仆二人之间,渐渐生出一种超越主仆的、近乎兄弟般的情谊。
小草在陈家也过得如鱼得水。张桂娘和李秀娟待她如同己出,从不让她干重活,最多就是让她帮着照看年纪相仿的陈秀、陈康,或者洗洗自己的小件衣物。小草性格温顺乖巧,很快便和陈秀、陈康玩到了一起,成了他们的小跟班和玩伴。她那怯生生的眼神渐渐被天真烂漫的笑容取代,苍白的小脸也红润了起来。陈家上下,都很喜欢这个懂事又可怜的小丫头。
这天下午,陈彦在赵府听赵先生讲解完《诗经》中的《蒹葭》一篇,心中正回味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与石头一同告辞回家。秋日的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路边的野草挂着晶莹的露珠,已有几分凉意。
两人一边走着,陈彦一边随口考校石头今日新学的几个字,石头对答如流,陈彦满意地点点头。正当他们快要走到通往陈家沟的岔路口时,走在前面的石头突然“咦”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公子,您看那边……”石头指着路边不远处的一丛枯黄的蒿草丛,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陈彦顺着石头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草丛里似乎蜷缩着一个人影。他心中一紧,示意石头小心,两人慢慢靠近。
走近了才看清,那果然是一个人。只见他穿着一身已经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破旧道袍,沾满了泥土和草屑,头发灰白,胡乱地纠结在一起,脸上布满污垢,看不清容貌。他蜷缩着身子,一动不动,仿佛失去了知觉。身边放着一个破损的竹篓,里面似乎空无一物。
“是个道士?”陈彦皱了皱眉。看这道士的形容,落魄至极,像是经历了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所致。
“公子,他……他还活着吗?”石头有些害怕地小声问道。
陈彦壮着胆子,又靠近了些,蹲下身,伸手探了探道士的鼻息。气息虽然微弱,但尚存。他又轻轻推了推道士的肩膀,低声呼唤:“道长?道长?您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