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出决断:“回复兰姆伽和国内,任务我们接受。但需要时间准备和分批执行。”
“立即向兰姆伽的司令部发报,告诉史迪威将军,本地游击队活动分散、人数众多,鬼子还有坦克。援助他们消耗巨大,需要空投大量的粮食物资。特别是弹药补给,各种轻武器子弹、迫击炮弹,还有巴祖卡和火箭弹。我们还需要为下一步营救战俘行动储备物资。”
“等补给到位后,兵分两路。主力由谢承瑞参谋长指挥,赵寒星、黄琪等协助,根据实际情况,对缅北地区的游击队进行战术指导和有限度的武装支援,以牵制日军为主。记住,别上赶子去为他们垫后,这可不是咱们的老百姓。米国佬情愿给武器也不愿派人,他们的命贵,咱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就自己珍惜自己的命。你们都给我记住,这里不是国内......”
“我亲自率领警卫连,并从二营抽调一个精锐步兵连,组成一支四百人的特遣队,配备美式武器,我们从林子里过,这次不碰鬼子据点,执行长途奔袭,营救腊戌、曼德勒等地的被俘弟兄。”
命令简明扼要,在座的都能明白,团长又要带几个人单飞了。
许三经过多次战斗,现在已经基本确定,自己最大特点还是去搞搞特种作战。
比如针对此次营救,他就想摒弃大规模指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特种作战模式——小股精锐,远程渗透,夜间突袭,斩首破袭。
自己现在的能力,能跟脚步的几乎没有,搞敌后战,带几个人还好点。
“团座,你至少得再带两个连去啊,这四百人到敌群环伺的地方去,如何打得开局面。何况到时候要营救那么多人,也照顾不来。”谢参谋长比较谨慎。
“人多了,补给太困难。我们的优势在于穿插奔袭和敌后破坏。所以,人少点,对于我的战术应用来讲,反而更加得心应手。兵在精不在多,何况我们去救的是被俘战友,不是普通百姓,他们出来就能拿枪的。”许三坦诚地说道。
他的单兵系统,外加虚拟地图、无限火力等,确实更适合作为尖刀使用。
幽灵团的物资清单发过去后,史迪威方面很快回复,同意了幽灵团的计划,并承诺尽快组织一次大规模空投,重点补充他们要求的弹药。
破天荒的,这次史迪威居然没有打折,就按他们的清单发货,其中还包含了许三特别要求的20支消音手枪和弹药。
数日后,充足的物资如期而至,缓解了幽灵团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