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笑扯动嘴角,有点干涩,但心里清楚——从今天起,零域能力变了。它不再只是“打印”东西的工具。它能改规则。哪怕只是一小块区域,哪怕只是微弱的引力变化,这也意味着未来可以做更多事。防冲击、控坠落、甚至为高空结构提供支撑……
我想起老周提过的空中走廊。以前觉得难,是因为承重和连接点问题。现在或许不用那么多材料了。用重力场做辅助支撑,能把负荷分散到更大范围。
正想着,终端震动起来。
我抬手擦了把脸,点开通讯界面。加密信号接入,老周的声音直接传出来:“西区雷达发现异常移动热源,七台以上重型装备,正在靠近隔离带。”
我没出声。
他顿了半秒,又说:“轨迹显示他们可能想打通北面废墟通道。那边离净水舱太近,一旦开战,供水系统会首当其冲。”
我盯着屏幕上的红点群,缓慢起身。腿还有点软,但能站住。试验舱的传感层还在运行,最后一帧数据显示,重力场解体过程平稳,无残留能量反噬。这意味着我可以立刻行动,不需要长时间恢复。
“位置发我。”我说。
“已经传到你终端了,坐标三道加密,十秒后自动销毁。”
我低头看地图,北面那片废墟原本是旧工业区,地基还算完整。守夜人选那里动手,说明他们需要一条稳定通路,不是骚扰,是打算长期渗透。而我们要守住的不只是防线,还有背后的居民区、医疗站、水源。
我伸手按下舱顶的红色按钮。
试验舱开始逐层解体。外框先消失,然后是传感层节点逐一熄灭,最后是应急系统断电。整个过程安静有序,没有一丝紊乱。这是我第一次完整走完“构建-运行-终止”全流程,而且是在高负荷实验后完成的收束操作。
走出试验舱时,风更大了些。
头顶的铁皮被吹得哗啦响,远处尘雾卷着碎布条横扫过空地。我站在原地没动,手里握着终端,屏幕上那串移动热源仍在向前推进。距离解触预计还有八小时,时间不算紧,但也拖不得。
我摸了摸手腕上的监测带。心率还在偏高位,血压略升,但都在安全区间。精神力只剩不到三成,短期内没法再做高强度构建。但刚才的实验数据可以交给苏晴分析,她能提取出可用参数,说不定能做出简化版场域模块,用于临时防御。
正要迈步,终端又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