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剑招变化

与野狗群的遭遇战,像一道凌厉的闪电,劈开了无忧脑海中某些固有的迷雾。夜晚,他躺在冰冷的草垫上,伤口传来隐约的刺痛,但他毫无睡意,眼前反复回放着白日里那短暂却激烈的搏杀画面。

野狗扑咬的轨迹、自己闪避的步伐、树枝刺出抽打的时机与角度……每一个细节都被清晰地剥离出来,在脑海中慢速重现。

他忽然意识到,白日的战斗,他并非完全照搬平日里练习的“刺”。

当野狗从侧面扑来时,他下意识地用出了类似“撩”的动作格开利爪。 当需要逼退正面攻击并创造空间时,他用了“格”和“震”。 最后劈断头狗前腿的那一下,更是蕴含了“劈”的发力技巧。

这些动作,他并未正式学过。独孤无双只让他千万次地重复“刺”,偶尔会演练其他基础剑式,却也从不讲解。他只是在旁观看,私下里偷偷模仿其形。

但在生死搏杀的瞬间,身体却自然而然地,将那些观看过的、模仿过的、甚至只是模糊感知到的发力方式,糅合进了最熟悉的“刺”之中,演化出了最适合当时情境的应对。

为什么?

为什么侧面的攻击用“撩”格挡效果更好? 为什么“震”能弹开野狗的扑击? 为什么“劈”能发挥出最大的破坏力,一击断骨?

以前,他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追求形似。独孤无双纠正的,也大多是姿势、发力点、气息配合这些“形”上的谬误。

但现在,他开始下意识地去思考这些动作背后的“理”。

他回忆起独孤无双演练时,那看似简单的动作中,气流运行的细微差别,重心的微妙转换,以及最终力量爆发的那一点……

他似乎触摸到了一点门槛:剑招并非孤立存在的花架子,而是基于某种最根本的“道理”演化出来的、最高效的发力与杀伤技巧。不同的形势,需要运用不同的“理”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