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为“守望者”控制区内的山峦与原野披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外衣。然而,在这片日益广阔的土地上,一种无形的壁垒曾长久地困扰着势力的高效运转——通讯。
依赖人力传讯,速度缓慢且风险巨大;使用未经中继的无线电,信号受地形和距离严重制约,往往在远离堡垒几十公里外就变得嘈杂不堪,甚至彻底中断。这对于军事指挥、物资调配、情报传递乃至日常管理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短板。陈默能通过精神连接进行短距、小范围的精准通讯,但这无法普及,更无法覆盖整个势力范围。
打破这道无形壁垒的重任,落在了陈浩及其领导的技术研发中心肩上。
堡垒后山,一处新开辟出的、被严密守卫的技术试验区,此刻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远离居住区,避免了电磁干扰,也确保了技术研发的保密性。数个由合金和复合材料构筑的、约五六米高的塔状结构已经拔地而起,它们的外形并非传统的直线塔,而是带着某种复合流体力学和信号散射优化的流线型设计,表面覆盖着特殊的吸波和防腐蚀涂层。塔顶,是多频段复合天线阵列,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光。
陈浩穿着一身沾满油污和焊锡的工作服,头发乱糟糟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他站在主控台前,面前是数个显示着复杂波形图、信号强度和节点状态参数的屏幕。几名核心技术人员在他周围忙碌着,进行着最后的系统联调。
“一号中继站,自检完成,能源供应稳定,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常!”
“三号站,天线阵列角度微调完毕,指向性增益达到预期!”
“主控中心与各中继站加密链路握手成功!数据包丢包率低于千分之一!”
一声声汇报传来,让陈浩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边一个经过改造、加装了小型显示屏和多个功能按键的军用级无线电对讲机。
“这里是技术研发中心陈浩,呼叫‘曙光农场’前哨站,收到请回答。”他的声音通过设备传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短暂的静电噪音后,一个清晰、稳定,几乎没有任何失真的声音立刻从对讲机中传来:
“这里是‘曙光农场’,信号清晰!重复,信号清晰!我的天,陈工,这声音简直就像你在隔壁房间说话一样!”
汇报者的声音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要知道,“曙光农场”距离堡垒直线距离超过五十公里,中间还隔着数道山梁,在以往,这里的通讯质量极差,往往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听清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