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情感的支持

第九十五章 情感的支持

初春的未名湖波光粼粼,彻底摆脱了冬日的禁锢。垂柳的嫩绿枝条如同少女新梳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拂动着湿润的空气。林长青与苏雨晴并肩走在熟悉的石板小径上,脚步声轻缓,与周遭复苏的生机悄然应和。

那篇投向《物理评论快报》的论文,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学术涟漪尚未平息,资本敏锐的触角却已悄然探入校园,试图缠绕上林长青这个突然闪耀的名字。校园内投来的目光也复杂了许多,好奇、探究、羡慕,甚至隐含审视。林长青的脸上依旧维持着一贯的沉静。他按部就班地上课,去周教授的课题组,处理“长青科技”那边日渐增多的事务,仿佛外界的波澜与他无关。

但苏雨晴能感觉到不同。

他偶尔会陷入短暂的凝滞。目光虽落在她身上,焦点却仿佛穿透了她,落在某个遥远的、充满博弈与计算的维度。那种专注,不同于他解构物理难题时的纯粹,里面掺杂了更现实的审慎与权衡。她将这一切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她没有选择用言语去打扰他。她知道,那些来自资本世界的试探和未来的抉择,需要他独自厘清。她也没有像李哲那样,带着满腔好奇去追问细节。她只是不动声色地,开始调整自己生活的轨迹。

于是,林长青发现,苏雨晴的手边,除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的着作,开始出现《公司财务与估值》、《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知识产权法律精析》这类厚重的书籍。她那个淡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里,也多了一个新的加密分区,标签是简洁有力的“商业研习”。

这天晚上,在林长青校外的临时居所兼实验室里。他刚结束一场与南方某位潜在技术合伙人的远程视频会议,对方对芯片架构的见解独到,但合作意向模糊,需要反复揣摩。林长青揉了揉因长时间专注而微微发胀的太阳穴,下意识地端起手边的马克杯。水温透过杯壁传来,是恰好入口的温热。

他抬起眼,看到苏雨晴正坐在靠窗的书桌旁。台灯洒下柔和的光晕,勾勒出她低头阅读时宁静的侧影。她面前摊开着翻开的法条汇编和那本写满娟秀字迹的笔记本,手指正轻轻点着其中一行,若有所思。

“在看什么?”林长青走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苏雨晴闻声抬起头,顺手将一缕滑落的发丝挽到耳后,唇角自然扬起一抹浅笑。“随便翻翻。最近看了几个技术入股纠纷的案例,挺有启发的。”她将笔记本向他那边挪了挪,指尖点着自己梳理的要点,“你看这个案例,核心就在于创始人初期对投票权条款的疏忽,导致后期即便股权未被过度稀释,也失去了对技术方向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