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子,要生物信息。陈砚划破手指,血滴在板子上。血珠滚下去,像颗红石头。系统卡五秒,解锁。
实验室全息重建,画面清了。地脉网和烟杆星图严丝合缝,但标得更细:每个节点都有倒计时,起点民国三年,终点今年霜降。模拟图显示,一旦触发,能量扩散三百公里,太湖、钱塘、运河,所有水脉都会“烧开”,地下水倒灌,地壳微颤——青石镇,正好是震眼。
小主,
“他不是在实验。”赵铁柱指着节点,声音发紧,“他在复刻。复八十年前那场失败的‘启钥’。”
陈砚放大祖坟节点,发现地下结构被特别标了。三层暗渠,两处断层,还有条没记录的渗流通道,直通镇北废井。尽头画了枚袁大头,年份写着:癸丑。
他掏出他爸的农书,翻到烧焦那页。说是“意外”火灾,可他记得清楚,那晚烧的不是书,是信。他拿酒精灯微微烘,焦底下“民国三年,地龙初躁”八个字显出来。再翻,夹层里有张手绘渠图,跟实验室标的一模一样。
“我爹知道。”陈砚嗓音沙,“他知道有人会来。所以他把钥匙,藏进农书,藏进烟杆,藏进每一回稻穗偏角里。”
赵铁柱拿起铜烟杆,对着光看内壁星图。中心光点下,一行小字:“癸年启钥,甲子燃脉”。他念出来,干巴巴的,像从喉咙里抠出来的。
“癸年是民国三年,甲子是今年。”陈砚算,“差八十年。”
“他等了八十年。”赵铁柱放下烟杆,眼神复杂,“就为这一刻。为了有人能接住他没做完的事。”
陈砚合上农书,塞进工具箱。他取出暖窠,灌进雷雨水——昨夜雷暴接的,含点电离子。埋进祠堂地基三尺,残卷贴地,纹路升温,指向祖坟。温度定在36.7度,跟昨夜共振前一模一样。
“他在校准。”陈砚说,“每偏一度,都是在调轴。稻穗是活的量角器,风是信使,雨是药引。”
赵铁柱架起机械臂,扫地表振频。数据出来,偏角每涨一度,地下脉冲加0.2Hz。照这算,等偏到十八度,频率就和实验室预设值咬上了。
“还差一度。”他说。
陈砚盯着稻田。十七度没变,可稻穗尖开始冒细水珠,挂着不落,像泪。他取样滴试纸,水弱碱性,带点荧光,成分跟周映荷袖口残留的一样。
“她来过。”他说,“不只一次。她留了数据,也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