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暴雨夜的遗物

他靠在田埂边躲雨,顺手从裤袋掏出那本《耕织图说》,想借着雷光看看有没有标记过老排水路线。翻开书页的一瞬间,一道电光闪过,他瞅见夹层里有个薄片状的东西,颜色暗褐,质地不像纸,也不像布,摸上去还有点暖意。

他手指猛地一颤。

再翻过去,那薄片背面竟然出现了细密的纹路,像根系一样蔓延,从中心往四周伸展。随着雷声起伏,纹路还微微发亮,好像是活的。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雨水弄花了视线,可那纹路在闪电映照下清楚得很,走向和田埂塌陷处的裂缝一模一样。

他盯着那纹路,脑子飞快地转:这不可能是霉斑,霉不会跟着雷电一起变;也不可能是印刷留下的,摸起来温热,纹路还会动。他掏出笔记本,赶紧记:“雷光→纹路出现→纹路方向和地下情况一致”。

没时间验证了。塌陷的地方越来越大,秧苗已经倒了一片。

他抄起锄头,顺着纹路指的方向,在田埂东南角使劲挖。泥水溅到脸上,他不停手,一尺、两尺、三尺。铁锄突然“铛”的一声撞到硬东西。他扒开泥,露出一段青石砌的拱形沟槽,被树根堵得死死的。他跪在泥里,用手掰断盘结的根须,清出淤泥。一会儿,一股暗流从沟底冒出来,顺着旧渠流向主排水道。

水流恢复的那一刻,田里的积水开始退了。

他一屁股瘫坐在泥地里,喘着粗气,雨水顺着头发滴进眼睛。那本《耕织图说》还抓在手里,夹层里的薄片又暗了下去,纹路没了,但掌心还留着一丝温热,就像刚摸过活物的皮肤。

天快亮的时候,雨小了。

他在自家田头的小棚里架起便携显微镜,把那薄片拿出来,放在载玻片上。镜头下,那东西是蜂窝状结构,可怎么都对不准焦,图像一直模模糊糊的,就好像光线在表面拐了个弯。他换上高倍镜,还是啥都看不清。又用湿度计测了测周围土壤,发现昨夜纹路多的地方,土壤含水量比平均水平高12.3%,而且地下水流向和纹路方向完全一样。

他翻开笔记本,写道:“不是纸,也不是生物膜,有温度感,能对湿度有反应。雷电可能是激活条件。信息传递的办法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