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何进

大将军何进要见一见何方。

这就是严干说的大事。

何方闻说,连忙换上屯长的服饰,系好印绶。

屯长,比两百石,铜印,黄色绶带,“二采(黄、白),淳黄圭”,长一丈五尺,织纹密度“六十首”。

带的人相当于后世连长。

职级相当于后世正科级。

两人一路前行,许褚和凌操跟在身后。

这次是去大将军府,带着刁蝉不合适。

而津口,何方一直有放一个高手震场子的习惯。

严干一路上不停给何方讲解大将军府的局势:“何将军用人,向来是‘来者不拒’。

只要是各州郡有名声的才俊,他都会征辟入府。

如今府中人才囊括天下各州郡,势力盘根错节。”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补充:“府里最大的派系,明面上是袁绍一派。

虽说袁本初已不在府中任职,却仍以‘大将军心腹’自居,府中有事他必到场。

但将军真正信任的腹心,还是南阳一系,以宾客张津为首,多是他的同乡故旧。”

“如今府中长史是王谦,兖州人,管大将军府的内政......

司马有两人许凉和范曾,主管军事......

从事中郎郑君,你知道的,管内事,以及参谋......”

听着严干的话,何方心中了然。

这个时代的士人,多以宗族、乡党为纽带抱团。

到了一定位置再多方布局,哪怕是大将军府,也难逃“州郡派系”的划分。

实际上,袁绍与何进的关系,更像是“结盟”而非单纯的上下级。

当然,何进真正结盟的是袁绍的叔父袁隗,袁绍不过是中间的桥梁与执行者。

毕竟袁隗身为士族领袖,若直接与外戚勾连,难免会让皇帝猜忌,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当然,更深层的关节:袁隗虽在士族中资格最老,却未必能真正统领天下士族。

士家大族本就是松散的联盟,党锢之祸时为求自保尚能勉强团结。

一旦禁令解除,便会各谋私利。

若非如此,后来董卓仅凭三千精锐,怎可能轻易掌控朝堂?

背后定然有关中、关西士族的支持。

别的不说,就连皇甫嵩这般被视为“忠臣”的将领,当年凉州名士阎忠劝他自立时,他也只是以“非常之谋不处常势”为由拒绝,事后既未处置阎忠,也未上报朝廷。

若真是铁骨忠臣,怎会容得下“叛君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