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借力打力谋

于是,在一个天气略微转暖的上午,我再次来到了工业局机床厂食堂。周师傅见到我,很是热情,用力拍着我的肩膀:“何师傅!欢迎欢迎!听说你要来跟我‘结对子’学习?哈哈,你们李处长可是把你夸了一通,说你好学上进!咱们食堂工作,确实不能光盯着锅台灶眼,得多看看,思路才开阔!”

“周师傅,您可别取笑我了。”我笑着摆手,“我就是来跟您多学学,特别是设备维护这块,我们厂食堂机器老,总出毛病,看您这儿打理得井井有条,肯定有诀窍。”

这番话说得诚恳,周师傅听了很是受用,带着我在食堂里转悠,介绍他们的和面机、切菜机,以及一套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定期上油、清理、检查的流程。我认真听着,不时提出问题,表现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交流间隙,我们坐在食堂后院休息。我递过去一根烟,周师傅接过,美美地吸了一口。

“周师傅,”我趁着气氛融洽,看似随意地提起话头,“上次听您提起以前工业局下面有个搞精密仪器的单位,要求特别高,后来好像没了?我听着就觉得,这搞精密和咱们搞大锅饭,虽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道理是不是有点相通?都是细节决定成败。他们那环境要求恒温恒湿,咱们这食堂卫生、食材保管,不也得讲究个细致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将话题从敏感的“单位”本身,巧妙转移到了“工作态度”和“细节管理”上,听起来合情合理。

周师傅吐了个烟圈,点了点头:“你小子,悟性不错!是这么个理儿。干什么都得用心,马虎不得。”他顿了顿,似乎被勾起了谈兴,“那个单位啊,说起来也是可惜。我记得好像是五零年左右筹建的?还是五一年?记不清了。反正那会儿国家刚起步,百废待兴,这种高精尖的摊子铺起来不容易。”

五零年或五一年筹建?时间点与谭工出现在轧钢厂(五二年)前后衔接!

“要求那是真高,”周师傅继续回忆道,“听说里面的人,好多都是大学生,还有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说话都文绉绉的。干的活儿也神秘,叫什么‘频率稳定’、‘信号校准’……咱也听不懂。反正进出管得特别严。”

大学生、归国专家、频率稳定、信号校准……这些词汇进一步印证了那个单位的技术性质和保密级别!

“那后来怎么就没听说过了?”我小心翼翼地问,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周师傅吸了口烟,眼神有些飘忽,压低了声音:“后来?好像是五三年底,还是五四年初?记不太清了。听说……是上面有了新的安排,整个单位连人带设备,都搬走了。搬哪儿去了,那就没人知道了。这种单位,调动都是保密的。”他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唏嘘,“唉,那时候的事儿,说不清楚。有些人跟着走了,有些人……可能就安排到别的地方了吧。”

五三年底或五四年初搬走!整个单位神秘迁移!这个时间点,与何大清离职的时间点(根据院里风传和易中海事件推断,大致在五三年左右)高度吻合!谭工的“消失”也发生在这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