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为“初始绿洲”披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薄纱,忙碌了一天的幸存者们开始陆续返回依托巨树建成的家园,炊烟袅袅,交织出一幅宁静的图景。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陈远正肩负着一项关乎所有人未来的重任——“绿洲屏障”计划。
在理论探索与社会构建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陈远负责的这项核心工程,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初步进展。这项工作的推进,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考验,更在无形中成为了促进不同群体间协作的熔炉。
**场景:能量节点雕刻现场 - 绿洲东部边缘的晶石峡谷**
嶙峋的淡紫色能量晶石簇拥着一处天然的能量涌点,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噼啪声,肉眼可见的能量流如同呼吸般明灭。陈远闭目凝神,站在涌点中央,双手虚按,指尖流淌着翠绿色的光芒,正小心翼翼地引导着地脉能量,在虚空中刻画着复杂的符文。
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项工作极其复杂且耗费心力。他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让自身的生命频率与脚下星球的脉搏完全同步,才能完成这些精细入微的能量雕刻。每一次下笔,都如同在绷紧的琴弦上舞蹈,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能量反噬或节点崩溃。
护卫在他周围的,是一支新组建的“家园守卫军”混编小队。此刻,他们正各司其职,展现出不同背景带来的独特价值。
“陈远大人,左侧三百米处能量流出现异常湍流,建议暂缓雕刻,规避锋芒。” 一名耳朵尖细、皮肤带着淡淡植物纹理的年轻守护者队员闭眼感知片刻后,恭敬地提醒道。他对自然能量的敏锐感知,已经数次帮助陈远提前规避了潜在的危险。
陈远闻言,立刻放缓了手中的能量输出,对那名守护者队员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多谢,艾凡。你的感知很及时。”他心中暗忖,这种对能量的天然亲和力,确实是守护者一族得天独厚的优势,若非他的提醒,刚才那一下很可能会让半小时的努力白费。
在前往下一个偏远节点的途中,茂密的原始丛林和复杂的地形成了障碍。
“走这边,” 一名脸上带着疤痕、眼神锐利的流浪者队员蹲下身,仔细查看了地面的痕迹和植被的朝向,果断指向一条被藤蔓半遮掩的小径,“这条兽道虽然难走,但能绕过前面的沼泽地和一片不稳定的流沙区,至少能节省两个小时。”
护卫队长,一名前联邦军团的中士,看了看地图,又看了看那条几乎不算路的小径,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相信队友的专业判断。他拍了拍流浪者队员的肩膀:“好,听你的。卡洛斯,你在野外认路的本事,比军用地图还管用。”
卡洛斯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在这鬼世界混久了,总得有点保命的本事。”
陈远跟在队伍中间,看着不同出身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通力合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种跨领域的协作,不仅让屏障构建的效率提升了不少,更在一次次跋涉与警戒中,悄然加深了队员间的了解和信任。
**场景:临时营地 - 夜晚的讨论**
篝火噼啪作响,驱散着林间的寒意。完成了一天节点的雕刻,陈远虽然精神疲惫,但仍强打着精神,与几名核心队员复盘今天的收获。一名前联邦工程兵出身的队员,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指挥官,” 工程兵队员李杰开口道,他习惯性地用着以前的称呼,“您今天刻画的那个能量回路结构,我观察了很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能在几个承压节点采用三角稳定结构,而不是纯粹的弧形,或许能进一步提升能量通量的稳定性,降低过载风险。当然,这只是我基于建筑力学的粗浅想法…”
陈远闻言,眼睛一亮,立刻凑过去,仔细看着地上的草图。他并非全知全能,“观测者”的传承更偏向于能量层面的宏观掌控,对于具体结构的微观优化,正是他所欠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