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煎熬的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莉娜紧握着 “远距离能量探测镜” 的操控杆,手心的汗水浸湿了手套;凯则紧盯着被动传感器的显示屏,手指悬在 “数据记录” 按钮上方,随时准备按下。
终于,15 分钟后,能量紊乱区南侧的星空中,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黑色光点 —— 追猎者的 “刺蜂级” 侦察舰!它的舰身表面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舰首的能量探测杆微微发红,显然刚经历过一场袭击,正全速向能量紊乱区驶来。
“侦察舰已进入观测范围!距离我们 150 公里,正沿之前发现的第三条轨迹向能量紊乱区移动!” 莉娜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紧紧锁定着显示屏上的黑色光点,“它的速度是常规巡逻速度的 1.5 倍,引擎能量输出稳定,没有发现护航舰 —— 看来是单独执行袭击任务后返航的。”
凯的手指按下 “数据记录” 按钮,终端屏幕上开始实时记录侦察舰的各项数据:
? 引擎特征数据:引擎能量输出功率 120 兆瓦,比常规巡逻时高 20%;能量波动频率 18.7 赫兹,与之前记录的 “刺蜂级” 侦察舰引擎频率完全一致;存在 2 处轻微的能量泄漏点,泄漏位置在引擎左侧的 “能量导管” 处,这是之前未发现的技术缺陷;
? 通讯信号数据:侦察舰在移动过程中,向西北方向发送了 3 次短频通讯信号,信号加密方式与之前截获的一致,但跳频速度提升至每秒 120 次,显然是在向母舰汇报袭击情况;
? 航行数据:航行路线完全沿第三条轨迹延伸,在经过能量节点时,短暂停留了 2 分钟,似乎在确认 “安全信号”,然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目标直指那片未标注的 “空白区域”。
“侦察舰即将抵达轨迹分支点!准备记录它的跃迁前能量波动!” 莉娜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 追猎者侦察舰在长距离撤离时,通常会启动 “空间跃迁”,而跃迁前的能量波动、跃迁坐标、跃迁模式,都是定位它们核心区域的关键数据。
凯的目光死死盯着 “跃迁能量波动分析仪” 的显示屏,屏幕上的能量波动曲线开始快速上升:“跃迁前能量波动已出现!初始能量强度 500 兆瓦,正在快速攀升至 1000 兆瓦 —— 这是‘短距离空间跃迁’的典型能量特征!”
只见显示屏上的追猎者侦察舰突然停止移动,舰身周围泛起淡紫色的能量光晕,光晕的强度越来越高,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茧。当能量强度达到 1000 兆瓦的峰值时,能量茧突然收缩,侦察舰瞬间消失在星空中,只留下一道短暂的 “跃迁轨迹”,像一道闪电,指向西北方向的 “空白区域”。
“跃迁数据记录完成!” 凯的声音带着狂喜,终端屏幕上完整记录了跃迁前的能量波动曲线、跃迁轨迹的延伸方向、跃迁启动时的空间坐标,“跃迁轨迹的延伸方向与我们之前预测的‘空白区域’完全一致!通过跃迁能量波动曲线推算,这次跃迁的距离约 180 光时,正好抵达那片‘暗物质浓度极高’的区域!”
莉娜立刻将 “跃迁轨迹” 与 “空白区域” 的坐标叠加,星图上,一片从未标注过的区域被红色标记出来 —— 这片区域的面积约 1000 立方光时,暗物质浓度是周围区域的 5 倍,能有效屏蔽电磁信号和传感器探测,是天然的 “隐蔽基地” 选址地。
“我们成功了!我们捕捉到了追猎者侦察舰的撤离轨迹,还锁定了它们核心区域的大致位置!” 莉娜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她看着星图上的红色标记,眼中闪烁着光芒,“这片空白区域,很可能就是追猎者的母舰停泊点,甚至是它们在遗忘星域的‘前进基地’!有了这个坐标,我们就能提前部署防御,甚至主动发起突袭!”
凯则开始深入分析记录的跃迁数据:“跃迁模式分析完成!追猎者采用的是‘定点跃迁’,需要提前设定跃迁坐标,且跃迁过程中无法改变方向 —— 这是一个关键弱点!我们可以在它们的跃迁路径上部署‘跃迁干扰装置’,通过释放特定频率的能量波,打乱它们的跃迁坐标,迫使它们偏离航线,甚至引发跃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