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娜紧握着操控杆,手心微微出汗。她通过 “远距离能量探测镜” 看向碎石带东侧,虽然暂时看不到侦察舰的身影,但屏幕上的 “能量波动计数器” 正在快速跳动,数值从 10 赫兹升至 50 赫兹,说明侦察舰正在加速靠近。“凯,分析能量波动的强度,判断侦察舰的类型和数量。”
“能量波动强度约 100 兆瓦,符合追猎者‘刺蜂级’侦察舰的引擎特征;波动频率稳定,没有出现多源叠加,初步判断为单舰活动,没有护航舰。” 凯的声音带着一丝松了口气,“‘刺蜂级’侦察舰的传感器精度较低,主要依赖广谱探测,我们的深度隐匿模式能有效规避它们的探测,只要不主动暴露,应该不会被发现。”
5 分钟后,莉娜成功回收了所有无人机,无人机带回了关键的 “能量补给线” 数据 —— 追猎者侦察舰的单次补给时间约 15 分钟,补给后会沿固定航线向碎石带外侧巡逻,航线覆盖了 3 个边境殖民地的方向,这与之前殖民地遭袭的位置完全吻合。“确认了!追猎者的巡逻航线就是殖民地遭袭的路线,它们是在按固定路线排查,寻找‘希望方舟’的线索!”
就在这时,舰窗外传来一阵微弱的引擎声 —— 追猎者的 “刺蜂级” 侦察舰已抵达碎石带,它的外形像一只巨大的黑色黄蜂,舰首装有一根细长的 “能量探测杆”,正缓慢地在碎石带中穿梭,探测周围的信号。
莉娜和凯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盯着舰窗外的侦察舰。侦察舰距离 “老兵号” 所在的巨石仅 3 公里,它的 “能量探测杆” 发出淡紫色的扫描光束,光束从 “老兵号” 的上方掠过,却没有任何反应 ——“深度隐匿模式” 和 “信号诱饵” 成功欺骗了它的传感器。
“侦察舰正在按固定路线巡逻,没有发现异常,它的目标是碎石带外侧的‘警戒点’,不是我们所在的区域。” 凯的声音压得极低,终端屏幕上,侦察舰的轨迹已被记录下来,与之前传感器收集的轨迹数据完全吻合,“我们的计划是对的,只要按巡逻周期规避,就能安全收集情报。”
当追猎者侦察舰渐渐远去,消失在碎石带的深处,驾驶舱内的两人终于松了口气。莉娜擦了擦手心的汗,重新坐直身体:“开始分析无人机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重点提取追猎者的通讯频率、引擎特征、巡逻航线,这些都是后续应对的关键情报。”
凯将数据导入 “数据分析系统”,屏幕上弹出一系列图表:“通讯频率分析完成,追猎者使用的是‘加密跳频通讯’,每秒跳频 100 次,常规解密方法需要 24 小时以上;但我们可以通过‘分形加密算法’逆向推导跳频规律,预计 6 小时内就能破解,之后就能监听它们的通讯内容。”
“引擎特征数据也已提取,追猎者‘刺蜂级’侦察舰的引擎存在‘低频共振’缺陷,在特定频段(12.5 赫兹)会出现能量泄漏,我们可以针对性开发‘共振干扰武器’,通过发射该频段的能量波,瘫痪它们的引擎。” 莉娜补充道,她的目光停留在引擎特征图上,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 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个追猎者技术弱点。
接下来的 6 小时,“老兵号” 在巨石阴影区持续潜伏,传感器和无人机不断收集着数据:
? 能量残留数据:共记录到 7 处追猎者侦察舰的引擎能量残留,通过分析残留强度和衰减速度,推算出侦察舰的续航能力约 48 小时,意味着它们的母舰距离碎石带不会超过 200 光时(约 8.3 光天);
? 舰船轨迹数据:绘制出完整的追猎者巡逻航线图,共 3 条主要航线,覆盖了 5 个边境殖民地,每条航线的巡逻周期均为 6 小时,交接时间在凌晨 3 点和上午 9 点;
? 通讯信号数据:截获追猎者的 12 段通讯信号,虽然尚未完全破解,但通过星璃的 “灵能解码” 辅助,已初步判断出通讯内容涉及 “搜索进度”“目标区域”“无异常报告”,说明追猎者尚未发现 “希望方舟” 的具体线索,仍在大范围排查。
“行动 6 小时节点已到,按计划向‘先锋号’发送加密情报。” 莉娜启动 “量子通讯”,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压缩加密后发送出去,“雷诺,情报已发送,包含追猎者的巡逻航线、引擎特征、通讯频率,你们尽快组织分析,制定应对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