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之音”的初次接触,像一阵刺骨的寒风吹过“开拓者号”,留下了难以驱散的寒意与紧迫感。接下来的航程,再也无法回到之前的“平静”。

飞船始终维持着一级战备状态,能量护盾闪烁着微光,传感器如同警惕的触角,全方位扫描着虚空的任何异动。船员们轮班休息,但神经始终紧绷,连梦境都似乎染上了一层不安的灰色。

林清许成为了事实上的“首席预警官”。她几乎停止了所有其他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抗那无孔不入的低语和构建信息防御上。那冰冷的流质感意识不再大规模试探,却化整为零,如同弥漫的毒雾,持续地、耐心地渗透着。它时而化作细微的杂音,干扰船员们的睡眠和专注力;时而模拟系统警报,制造短暂的混乱;最危险的,是它针对林清许的个人化攻击。

它开始更精妙地模仿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疑虑。在她疲惫时,它会用月夜绫的声音冷静地分析她力量中的“不稳定因素”;在她试图连接“源初水晶”时,它会以江淮的口吻提醒她“代价与风险”;甚至在她回忆家园时,它会扭曲那些温暖的记忆,掺入被遗忘和抛弃的虚假片段。

这场无声的战争比正面冲突更加消耗心力。林清许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眼下的乌青愈发明显,但她构筑的信息过滤网却在一次次崩溃与重建中变得愈发坚韧、细密。她开始学会不再完全信任自己“听”到的一切,而是将一部分感知锚定在客观物理数据和周铭的精神反馈上,艰难地在真实与虚妄的泥沼中开辟出一条小路。

月夜绫的研究被迫转入更低能耗的纯理论推演阶段,但她依然取得了关键发现。她确认,“源初水晶”不仅是能量源和钥匙,其本身似乎对“虚空之音”的渗透有一定的“净化”或“排斥”作用。当林清许靠近水晶冥想时,那些低语的清晰度会明显下降。这个发现立刻被应用,月夜绫改装了一个小型便携式能量场发生器,让林清许可以随身携带一块从主水晶上安全分离的、米粒大小的碎片,作为她对抗低语的“护身符”。效果虽不完美,但确实提供了一丝宝贵的喘息之机。

叶雪则带领团队,利用前哨站回收的一种高密度合金,在飞船关键部位加装了简易的“信息阻尼层”。这无法完全阻挡“虚空之音”,但能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影响的强度和速度,为林清许和周铭的反应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周铭的状态时好时坏。他的精神敏感是一把双刃剑,能最早察觉危险的靠近,却也让他承受着最大的精神压力。他需要定期进入深度冥想,依靠阻尼器和林清许偶尔分享的“水晶碎片”的稳定力量来平复脑海中翻涌的杂波。

航行第三十八个标准日。

主屏幕上的星图开始发生显着变化。原本稀疏的星辰背景,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自然的扭曲和重影。远处的星云呈现出怪异的、非光谱色的辉光。空间本身的质感似乎在变得……粘稠。

“我们正在接近‘万影之影’的引力影响边界。”导航员的声音带着紧张,“传感器读数混乱,常规物理定律出现轻微但可探测的偏差。空间曲率异常……这里就像一片巨大的、无形的透镜组。”

“检测到高强度背景信息辐射,”月夜绫从实验室传来报告,语气凝重,“混乱度极高,但其中……似乎有某种隐藏的规律,像是无数种不同规则的信息碎片被强行挤压在一起。怪不得叫‘万影之影’,这里仿佛是宇宙所有投射信息的扭曲倒影之地。”

就在这时,林清许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