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铜钱记认案之商贾遗秘

陋巷腐尸的身份,在衙役们拿着由画师根据残存面部特征和熟人描述拼凑出的画像,于城北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多方打听后,终于浮出水面。死者名为马三,是个常年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平安县与北边凉州、幽州几个边境州县的小行商。明面上,他贩卖些皮货、山珍,赚些辛苦脚力钱,但据几个与他相熟、在街边摆摊的老油子隐晦透露,此人性子活络,偶尔也接些“不太光亮”的活儿,帮人夹带些官府明令限制的货物,或是走通些见不得光的门路,以此赚取比正经生意丰厚得多的快钱。

马三的家,位于城南一处鱼龙混杂、终日喧闹的大杂院最深处。一间低矮、阴暗的瓦房,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霉味、劣质烟草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孤寂气息扑面而来。屋里家徒四壁,仅有一张歪斜的木桌,两条破长凳,以及一张铺着发黑草席的土炕,与他“行商”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那些用风险换来的“快钱”,似乎并未在此留下任何痕迹,反而更衬出这屋主的潦倒与某种刻意的低调。

林小乙带着两名捕快,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查。炕席被掀开,露出潮湿的土坯;墙缝被细棍逐一探过,只掏出几只惊慌的潮虫;甚至连冰冷的灶膛灰烬,都被仔细耙梳了一遍,却一无所获。空气中弥漫着失望的情绪,一名年轻捕快忍不住嘀咕:“这马三,活得也忒干净了点,不像个捞偏门的。”

林小乙没有作声,他的目光如同最耐心的猎手,缓缓扫过屋内的每一寸角落。最后,他的视线定格在墙角那张歪斜木桌的一条短腿下——那里垫着一块沾满油污、看不清本来颜色的厚木板。桌子因常年受力,已然有些倾斜,但这块垫脚木却似乎异常平整。

他心中一动,蹲下身,示意同伴帮忙扶住桌子,然后小心地将那块垫脚木抽了出来。木板入手,比预想中要沉。翻过来,只见朝下的一面相对干净,中央位置,赫然有用麻绳紧紧捆扎着的、一个扁平的油布包!

屋内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林小乙解开封口的死结,一层层揭开那因年深日久而变得硬脆的油布。最终,一本纸质粗糙、边缘已被磨损得起了毛边、甚至有些卷角的账册,暴露在从门口透进的微弱光线下。

账册的封皮没有任何字样,翻开内页,上面是用劣质墨汁书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的并非寻常的货物往来,而是一些看似寻常、实则语焉不详的条目:

【甲辰年三月,代运“青石”五十斤至黑水镇,收“灰豆”十斛。】

【五月,接“北风”货一批,送抵金沙渡,收“杂米”五石。】

【七月,“顽石”两车,绕关卡至老鹰嘴,收钱八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