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问道于盲”(位于画绢左侧边缘)
以及原本那半枚——“XX墨轩”(“墨轩”二字清晰)
“墨海拾遗……金石同寿……五音鉴心……问道于盲……”林小乙低声念诵着这些印文,大脑飞速运转。这些印文看似是文人雅士常用的闲章,但出现在这幅隐藏着巨大秘密的“假画”上,绝不可能仅仅是风雅之作。
“墨……金石……五音……”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关键词。“墨”与案发现场的特殊墨点,以及“墨轩”印隐隐呼应;“金石”可指钟鼎碑刻,亦与坚固、永恒相关,或许暗示地点?“五音”更是直接指向宫商角徵羽,与琴谱完美契合!
“吴大哥,您可曾听说过,历史上有哪个文人结社,喜好用这类印文,或者与‘墨’字密切相关?”林小乙急切地问道。
吴文皱眉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拓印上划过:“带‘墨’字的结社……历史上倒有不少,如‘墨香社’、‘墨禅会’之类,但规模多不大,记载也语焉不详。如此系统地在画作上钤盖隐藏印记……其组织性似乎很强。”他走到墙角的书架旁,翻找起一些地方志和文人笔记类的杂书。
时间一点点过去,林小乙盯着那些印文和旁边的琴谱,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他将“五音鉴心”印与琴谱联系,将“金石同寿”与可能的地点联系,但依旧缺乏一个统一的逻辑,将它们串联成有效的指令。
小主,
就在这时,吴文发出一声轻咦,拿着一本纸页泛黄的《云州府志·杂录篇》走了过来:“小乙,你看这里有一段记载……前朝末年,云州一带曾有一自称‘墨社’的文人团体,成员多为不得志的文人、隐士,常以金石书画自娱,据说其对古墨、古琴尤为痴迷,行事隐秘,后因卷入一桩……‘悖逆案’而星散。记载仅此寥寥数语,语焉不详。”
墨社!
林小乙眼中精光爆射!所有线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
墨社!特殊的墨点!隐藏的印章!琴谱!前朝背景!
是了!这幅《秋山问道图》,极可能就是这“墨社”所制,用以隐藏某个巨大秘密的载体!陈运来的祖上,或许就与这“墨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些印文和琴谱。既然确定了制作者的身份和意图,那么这些印文就绝非随意钤盖。
“墨海拾遗”——或指秘密藏于浩瀚“墨”海(信息)之中,需要“拾遗”。
“金石同寿”——暗示秘密与坚固、持久之物(如金石、矿脉、特定地点)相关。
“五音鉴心”——明确指向以音律(琴谱)作为验证和指引的方法。
“问道于盲”——或许是一种自嘲,也可能暗示寻找秘密的过程如同向盲人问路,需要特殊的“眼睛”(即解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