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五嘴上说着带林小乙去“见见世面”,实则刚拐出县衙大门,就把他当成了跟班小厮。
“去,前头‘张记’铺子,买三个肉馍,麻利点!五哥我起得早,还没垫肚子呢!”王老五摸出几枚铜钱,丢垃圾似的扔到林小乙怀里,自己则和李四晃悠到墙根底下,晒着太阳等现成的。
林小乙捏着那几枚还带着对方体温的铜钱,忍气吞声地小跑着去买。等他捧着热腾腾的肉馍回来,王老五和李四已经就着墙角一摊积水,拿了副破烂不堪的骰子,赌得唾沫横飞。
“快点!磨磨蹭蹭,馍都凉了!”王老五一把夺过馍,啃了一大口,油汁顺着嘴角往下流,含糊不清地指挥,“边上站着去,放风!看见师爷或者县尊大人过来,咳嗽一声!”
于是,林小乙就真的像个门神一样,傻站在巷子口,吹着冷风,看着那两个老油条蹲在墙根,一边啃着他买来的肉馍,一边掷骰子赌钱。他那份,自然是没人想起。
高逸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案发的黄金时间正在被这样无谓地浪费。苏府现场的任何痕迹都可能因为人为或环境因素而消失或改变!他心急如焚,却只能木然地站着,胃里因为没吃早饭而隐隐作痛,被泥水浸透的裤腿冰冷地贴在皮肤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老五才输光了手里的铜板,骂骂咧咧地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了走了!办正事!”
所谓的“正事”,就是在苏府周边几条街巷漫无目的地晃荡,遇到相熟的小贩或者店铺掌柜,就凑上去闲聊几句,话题三句不离苏府的“奇案”,重点打听有没有什么“生面孔”或者“可疑的人”。
“王哥,您这可难为我了,这南来北往的,哪天没几个生面孔?”
“嘿,听说没?苏家那是得罪灶王爷了!银子是贡品,收走啦!”
“可疑的人?我看苏家那个管家就挺可疑,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得到的多是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闲话,甚至大半都是关于“灶王爷”的灵异传说。王老五却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附和几句,加深一下鬼神作祟的氛围。李四在一旁溜须拍马,说五哥出马就是不一样,消息灵通。
林小乙跟在他们身后,像个透明的影子。没人问他话,也没人需要他记录。他沉默地听着,高逸的专业思维却在自动过滤这些无效信息:目击证词需要交叉验证,谣言传播有其路径和源头,但这些对于初期锁定嫌疑对象,效率太低,近乎无用功。
他的目光更多地在扫视街面、墙角、排水沟。现代现场勘查中,外围搜索同样重要,可能会发现嫌疑人遗留的痕迹或丢弃的物品。然而,青石板路人来人往,即便昨夜真有什么异常,痕迹也早已被清晨的车马行人破坏殆尽了。
接近晌午时,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来找他们,说赵捕头让他们都回衙门,要汇总情况。
林小乙心里微微一紧。不知道赵头他们那边的勘查,有没有突破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