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山洞基建,苟到底是第一原则

他们并未将整个山洞都做防水。

在山洞最深处,他们特意留出了一片约四十平米的天然区域,这里终年不见阳光,

恒定的低温和较高的湿度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天然菌床。

无论是培育平菇、香菇还是木耳、银耳,这里都是绝佳的场所。

近乎密闭的环境极大减少了杂菌和虫害的风险,

即便生了虫,撒上些草木灰就能抑制。

这是末世里至关重要且能持续再生的食物来源。

许阳和张月立刻根据面积向厂家订购了大量菌种包:

平菇、黑木耳、香菇,这些品种产量高,从接种到采收仅需四周,一平米就能产出十几公斤鲜菇。

剩余的洞壁空间也没浪费,

挂上了配备铝制反射罩的LED灯带,光效被提到最高,尽可能省着用宝贵的电力。

灯下,是他们规划好的立体种植区,选择了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生菜、萝卜和番茄。

二十天左右就能收获一茬。

末世之下,没有废物。

甚至连人的尿液都是宝贝。

一升尿液混合上草木灰、坟地旁收集来的碎骨、腐叶土,经过发酵就是极好的肥料。

过程虽令人不适,却能换来活下去的能量。

这小小的四十平米“农场”,足够满足十几口人日常的维生素需求。

再加上他们囤积的海量其他食物,支撑十年八年,绝非妄言。

完成这些,所有人都累得快脱了层皮,终于能轮流歇上一两天,喘口气。

但松弛是短暂的。

第一批厂订的大宗物资即将到货,

短暂的休息后,又是无数个深夜,

他们得像蚂蚁搬家一样,借着夜色掩护,将无数物资悄无声息地运进山洞深处。

如今的山洞,已初具雏形:

四间住人的卧室,分别给许阳张月夫妇、张父张母、许父许母以及小家伙振振。

暖炕横跨四个屋子,统一供热,足以抵御外界的严寒。

接下来是能源储备。

无烟煤和劈好的硬木炭被一车车拉来,几乎每个夜晚都在进行搬运。

山洞足够深,再多也塞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