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
南京内城城南正阳门西三里处,
有一座高山,叫聚宝山,
山上有处寺,叫建初寺!
聚宝山上的建初寺,位于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相传此寺庙建于三国孙吴时期,是江东的首坐佛家寺庙,还是伽蓝,更是江南佛教中心道场之一,
三国时此寺庙叫建初寺,西晋时改为长干寺,南陈时变为报恩寺,北宋时又改为天禧寺,大元时更是改为慈恩旌忠教寺,
到如今的大明,又重新变为大报恩寺,
虽然几经改名周折,屡废屡建,但此处寺庙却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大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
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其生父大明太祖朱元璋和其母马皇后,按照皇家宫殿标准建造,聚宝山上的大报恩寺,得到了重新修建!
寺内琉璃塔高78.2 米,使用白瓷砖和五色琉璃瓦建造,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建造时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 万人,耗资超过248.5 万两白银,历时近20年完成,以琉璃塔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
该寺庙分为南北两区,
其中北区建筑依中轴线依次为: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法堂等。
山门和香水河两侧各立有两座近9 米高的御碑,
其中北侧御碑有永乐皇帝亲自撰写的碑文,
《重修报恩寺敕》中记载了大报恩寺名字的由来:
“朕念皇考、皇妣罔极之恩无以报称,况此灵迹,岂可终废……
上荐父皇母后在天之灵,
下为天下生民祈福,
使雨旸时若,百谷丰登,家给人足,妖孽不兴,灾沴不作,乃名曰大报恩寺,
表兹胜刹,垂耀无穷。”
右侧御碑侧为《明太宗实录》,上有记载,
永乐二十二年春三月甲辰,天禧寺将成,明成祖赐名“大报恩寺”,并亲制碑文。
记载了建造大报恩寺的始末和缘由。
南区则有两座藏经殿和左右廊房,殿廊中存有大量经书,其中最着名的是雕版《大藏经》,被称为“永乐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