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电视台,林晓把两段采访录像往李建军面前一放,气得说不出话来。
李建军默默地看完了两段录像,脸上没什么表情。他掐灭了手里的烟,端起已经凉透的茶,喝了一大口。
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两个老油条,一个比一个滑。想靠一段采访就让他们认账,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原本以为,把这件事曝光出来,在舆论的压力下,总会有一个部门会扛不住。现在看来,他低估了他们“集体不负责”的默契。
这件事,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李建军靠在椅子上,目光在办公室里缓缓扫过,最后,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县领导班子公示栏上。
他的视线,越过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最终定格在了县委书记周国华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系铃人是江澈。但真正能解开这个死结的,只有周国华。
可周书记日理万机,自己一个电视台主任,想把这种烫手的山芋直接递到他面前,无异于自寻死路。
必须有一个人,一个份量足够,又能“顺理成章”地把这件事捅到周国华面前的人。
李建军的脑子飞速转动。
县委办主任?不行,主任心思太沉,未必肯接这个雷。
直接找江澈?更不行。江澈已经言明不插手,自己再去找他,就是坏了规矩,把人情做成了交易,反而落了下乘。
忽然,一个人的脸,在他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来。
综合科科长,马文才。
李建军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马文才是江澈在县委办的老领导,也是江澈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现在江澈要去省城了,整个县委办,谁不知道马文才就是江澈留下的“代言人”?
而且,马文才这个人,能力或许一般,但那股子机灵劲儿和想往上爬的野心,是个人都看得出来。
通过他,把电视台采访受阻、两个部门互相踢皮球的“工作困难”,作为一份“舆情动态”,汇报给即将离开的“老领导”江澈,再由江澈“不经意”地透露给周书记……
这条线,完美!
李建军拿起桌上的电话,嘴角勾起一抹成竹在胸的笑意。他没有打给马文才,而是打给了电视台的行政科。
“喂,小王吗?帮我准备一份最好的茶叶,再准备两瓶好酒。对,我要去拜访一位老朋友,县委办的马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