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县委书记的沉思: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一切?

秋日的午后,阳光变得温吞,像一杯泡得恰到好处的温茶。光线斜斜地穿过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玻璃窗,在深红色的实木地板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光斑里,细小的尘埃正进行着一场无声而缓慢的布朗运动。

周国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中捏着那份刚刚从省里传真过来的案件情况通报。

薄薄的几页纸,此刻却感觉重逾千斤。

通报的措辞官方而严谨,冷静地陈述了省纪委专案组复查林国栋一案的全过程。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每一个标点都用得恰如其分。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因当事人女儿坚持不懈申诉,并意外获得了关键证人临终忏悔和新物证,最终得以沉冤昭雪的典型案例。

故事脉络清晰,证据链完整,逻辑无懈可击。它足以被写入政法系统的教科书,成为一个彰显法治精神、体现有错必纠决心的光辉典范。

然而,周国华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那句“林国栋之女林晓,根据匿名人士提供的线索,于王志强老宅枯井中,起获了关键物证原始总账”上。

匿名人士。

这四个字,在整篇通报里显得如此不起眼,就像是汪洋大海上的一片不起眼的浮木。但对于周国华这样在宦海中沉浮了几十年的老船长而言,他敏锐地嗅到了这片浮木之下,隐藏着一座冰山的轮廓。

他将通报轻轻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进椅背,双手指尖交叉,置于腹前,闭上了眼睛。

他的大脑,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计算机,开始将这起案件的所有细节,重新拆解、分析、建模。

一个执业多年的顶尖律师,会单纯到相信一封来路不明的匿名信吗?即便相信了,她又如何能精准地找到那口早已废弃多年的枯井?又如何能保证那本在井底污泥中埋藏了二十年的账本,恰好就在那里等着她?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整个计划都会功亏一篑。

这不像是一场意外的发现,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剧本早已写好,演员各就各位,而那位“匿名人士”,就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

他躲在幕后,精准地计算着每一步。他知道林晓的身份和为父翻案的决心,他知道老会计张文清的藏身之处和内心的愧疚,他甚至知道那本决定性的账本藏在何处。他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合理的方式,递到了最合适的人手中。

然后,他便悄然隐去,静静地看着这台大戏按照他的剧本,一步步走向高潮。

这个人是谁?

周国华的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可能的形象。

是王志强的政敌?有可能。王志强这些年平步青云,挡了不少人的路,想把他拉下马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个推论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了。政治斗争,讲究的是一击致命,用的是阳谋。这种迂回曲折、草蛇灰线的方式,更像是民间高手的布局,带着一股子不计名利的江湖侠气,而非官场上的刀光剑影。

是林国栋当年的旧友故交?可能性更小。二十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当年的恩怨情仇,早已被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谁又会为了一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贪污犯”,去冒着得罪一位现任副市长的巨大风险,做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周国华的食指,开始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笃”的轻响,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这节律性的敲击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他的思绪,像一条在迷雾中探路的溪流,绕过了种种不可能的礁石,最终,汇入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荒谬,却又无法回避的名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