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星钢集团被勒令全面整改,母亲河重获新生!

省委书记办公室里,暖气开得很足,赵立春却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窜天灵盖。

他捏着那份薄薄的“建议方案”,指尖冰凉。纸张的重量很轻,可在他的手里,却沉如铅块。

落款处那三个字——陆远,像三个烧红的烙印,烫得他眼角肌肉不住地抽搐。

这一刻,他终于彻底明白了。

陆远捅破天,不是一时冲动的匹夫之勇。他在递出那把染血的尖刀时,手里还藏着一张手术后的缝合图。他不仅要当掀桌子的屠夫,还要当重新制定规则的牌手。

他想到的,不是如何毁灭,而是毁灭之后,如何新生。

这份方案,详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引进德国西门子的最新环保技术,到改造生产线,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钢材;从数万名工人的转岗培训计划,到利用腾退出的土地和厂房,打造一个以新材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了精确的测算,仿佛不是一份临时的建议,而是一份已经酝酿了数年的城市发展蓝图。

赵立春甚至可以想象,陆远在向中央调查组呈上那些血淋淋的“罪证”时,是如何不动声色地,将这份代表着“希望”和“出路”的方案,一并递了上去。

他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我能把脓疮剜掉,我也能让伤口愈合,甚至长出更健康的肌肉。

这已经不是权谋,这是阳谋。

一种堂堂正正的,让他这个在官场沉浮了半辈子的省长,都感到心惊胆战的阳谋。

“他……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个?”赵立春的声音干涩,像被砂纸打磨过。

周正德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

“调查组的高书记临走前,跟我聊了几句。”周正德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情绪,“他说,陆远同志在提交议案的同时,通过那位《焦点访谈》的记者,转交了这份方案。高书记的原话是:‘这个年轻人,有霹雳手段,更有菩萨心肠。他眼里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生死,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赵立春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只觉得满嘴苦涩。

他输了,输得心服口服,输得毫无脾气。他还在纠结于一个省的GDP和官场人情时,那个年轻人的目光,早已穿透了眼前的利益纠葛,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

“老周,”赵立春颓然坐倒在沙发上,像是瞬间老了十岁,“我错了。”

周正德转过身,看着他,摇了摇头:“我们都错了。”

……

中央的意志,一旦转化为雷霆万钧的行政指令,其效率是惊人的。

省委常委会结束的第二天,一份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国资委联合下发的红头文件,以“特急”的形式,送达冀东省委省政府,并直接抄送星海钢铁集团。

文件内容,几乎是陆远那份“建议方案”的翻版,但措辞更加严厉,要求更加明确。

文件勒令星钢集团,即日起全面停产,进行无限期的环保整改和产业升级。

文件批准了一笔由国开行提供的、高达两千亿的超长期低息贷款,专项用于星钢集团的技术改造。同时,也冻结了星钢集团所有的资产和账户,每一分钱的支出,都必须经过联合工作组的严格审计。

这相当于,国家用最强硬的手段,接管了这家曾经的“巨无霸”,强行给它做一场刮骨疗毒的换心手术。

消息传出,整个冀东省的工业界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