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落款处,是两个遒劲有力的签名。
陆远,周启明。
当周启明将自己的名字签下的那一刻,他看着旁边陆远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自己的政治命运,已经和这个比他年轻二十岁的男人,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这是一场豪赌,要么,一起飞黄腾达,要么,一起粉身碎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用印!”周启明沉声对自己的秘书说。
两枚代表着星海市人民政府和云州市人民政府权力的鲜红印章,重重地盖在了两个名字之上。
报告一式两份,被装入两个印有“绝密”字样的牛皮纸档案袋中。一份由周启明的秘书通过云州市驻省城办事处的机要通道,连夜送往省政府;另一份,则由陆远亲自带着,返回星海。
……
第二天上午,省政府,省长办公室。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照在赵立春那张略显疲惫的脸上。他正在批阅一份关于全省秋粮收购的文件,眉头紧锁。
秘书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份档案袋放在了他的桌角。
“省长,这是星海、云州两市联名报上来的紧急报告,通过机要通道送过来的。”
“联名报告?”赵立春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他放下手中的红笔,拿起了那份档案袋。
当他看到封皮上那两个鲜红的印章和陆远、周启明两个签名时,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
动作这么快?
他撕开封口,抽出那份沉甸甸的报告。
《关于提请设立“星江流域生态经济协作区”暨流域综合治理的紧急报告》
标题很长,但“生态经济协作区”六个字,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赵立春的眼球。他没有先看正文,而是直接翻到了后面,快速浏览附件里关于协作区的具体构想。
越看,他的眉头锁得越紧。
报告里,陆远和周启明将星江流域的治理,描绘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蓝图。
上游的星海,以星钢集团的环保改造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钢材和新材料产业;同时,利用陆远之前提出的“绿色债券”概念,打造区域性的绿色金融中心。
下游的云州,利用水质改善后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康养、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建设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健康后花园”。
两市产业协同,交通互联,品牌共建……
报告中,不仅有宏大的构想,更有详尽的数据测算。治理星江,在未来十年,将撬动上千亿的社会投资,创造数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形成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集群。
赵立春的手指,在“千亿投资”、“数万岗位”这些字眼上,轻轻地摩挲着。作为一个主管经济的省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数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