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医堂赵铭

九转天书 望春花开 2273 字 11天前

赵铭抬眼时,目光先落在楚山雄身上,随即像被磁石吸引般转向他身后的少年。

楚轩穿着件半旧的黑袍,领口还沾着点药汁的痕迹,明明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站姿却比许多成年人还要挺拔,尤其是那双眼睛,深邃得像藏着片星空,让人看不透深浅。

“楚家主客气了。” 赵铭慢悠悠地放下茶杯,茶盖与杯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今日来,

一是看看我那不成器的师弟廖宁,在贵府究竟是怎么‘意外’身故的;

二是听说楚家出了位神医,年纪轻轻就敢用银叶草配青菱花,倒要见识见识。”

最后几个字说得极重,带着毫不掩饰的威压。

他身后的弟子们立刻露出讥讽的笑容,显然没把楚轩放在眼里。

楚轩上前一步,黑袍扫过冰凉的青砖地:“廖医师勾结外敌,谋害家主,按楚家家规处置,合情合理。至于医术,” 他瞥了眼赵铭腰间的医师令牌,“赵堂主若有兴趣,不如现场讨教?”

“放肆!” 最左边的弟子怒喝一声,往前踏出半步,腰间的银针袋发出哗啦声响,“我师父乃是青州城唯一的二品高级医师,岂容你这黄口小儿……”

“住口。” 赵铭抬手制止弟子,目光在楚轩脸上转了几圈,突然笑了,“好个牙尖嘴利的小子。既然你说懂医术,那我倒要问问,银叶草性烈如火,青菱花寒若冰霜,二者同用,如何避免气血逆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问题刁钻至极,连楚山雄都屏住了呼吸。他偷偷看向楚轩,发现少年脸上竟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微微勾起了嘴角。

“赵堂主可知《神农百草经》有云:‘火遇寒则炽,寒遇火则烈,唯以坤土调之,方得中庸’?” 楚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客厅,“紫河车得母体坤元之气,性温而不燥,正好能中和二药之偏。三钱银叶草配一朵青菱花,再加半两紫河车,文火慢熬三个时辰,药力自会相辅相成,何来逆行之说?”

他语速平稳,引经据典时连具体的卷数都能报出,听得赵铭身后的弟子们目瞪口呆。这些内容都是《神农百草经》的冷僻章节,别说他们,就连许多行医多年的老医师都未必知晓。

赵铭的手指在玉扳指上停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那副淡然的模样:“理论倒是一套套的,可真到了临床上,药量差半分都可能出人命。你敢保证,你那方子绝对安全?”

“不敢保证。” 楚轩突然话锋一转,让楚山雄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但至少比赵堂主三年前给城主千金开的方子安全。”

赵铭的脸色猛地一变:“你说什么?”

“三年前,城主千金患心悸之症,赵堂主用朱砂配龙骨,虽暂时压下了症状,却不知朱砂性寒,长期服用会损伤心脉。” 楚轩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够了!” 赵铭猛地拍案而起,茶盏在桌上跳了跳,滚烫的茶水溅在他的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

这件事是他从医以来最大的心病,当年为了彰显医术,确实用了猛药,没想到竟被一个少年当众点破。

会客厅内鸦雀无声,连风吹过窗棂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楚山雄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 他怎么也想不到,楚轩不仅懂药,连赵铭三年前的病例都了如指掌。

赵铭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震惊,重新打量楚轩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凝重:“这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意外看来的。” 楚轩淡淡道,九纹轮回眼将赵铭体内的经脉看得一清二楚,这位二品医师的肝脉处有团淡淡的黑气,显然是常年接触毒物留下的隐患,“赵堂主若不放心,不如去看看我父亲的脉象?”

这话正合赵铭心意。他冷哼一声,带着弟子们往竹林阁楼走去,脚步却比来时快了许多。

楚山雄看着楚轩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孩子身上藏着的秘密,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阁楼里的药香比会客厅浓郁十倍。赵铭刚踏上二楼,就被一股奇特的气息吸引 —— 那不是寻常药味的混杂,而是多种药性在微妙平衡下产生的和谐韵律,连他都忍不住暗赞一声 “好手段”。

楚云山还在睡着,眉头舒展,嘴角甚至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赵铭示意众人噤声,小心翼翼地搭上楚云山的手腕,三指并拢,指尖凝聚起微弱的真气。

起初他脸上还带着不屑,可随着探查深入,瞳孔却越睁越大,手指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原本淤塞如泥的经脉,此刻竟像被春雨滋润过的土地,虽然依旧虚弱,却已透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心脉处,那团缠绕多年的死气竟消散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