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闹声、逼问声、刘艺菲羞恼的抗议声和铜锅里咕嘟咕嘟的沸腾声交织在一起,包间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闺蜜间的亲密。窗外的北京华灯初上,秋意渐浓,而307宿舍的友情,也在这涮肉的烟火气中愈发醇厚温暖。
新学期的课程表发下来,《戏剧理论》《西方表演流派研究》《高级形体训练》《镜头前表演》……课程名称一个比一个深奥,课业压力明显加重。
小主,
课堂上,王劲松教授引经据典,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讲到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再讲到格洛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理论艰深,名词晦涩。不少同学听得眉头紧锁,笔记记得飞起。
刘艺菲却发现自己听得有些轻松。那些复杂的表演体系落在她耳朵里,仿佛自带翻译。斯坦尼的“情绪记忆”?她立刻联想到在圣卢西亚海边,汪言教她如何调动情绪去感受角色。
布莱希特的“间离”?她想起在《加勒比》片场,演员如何用夸张的表演让观众既沉浸又清醒。
那些抽象的理论,在她脑海里自动对应成在洛杉矶的言传身教,片场监视器后的精准点拨,甚至汪言深夜陪她对剧本时的那些见解。
“茜茜,这段‘行动三要素’的辩证关系,你怎么理解?”王劲松教授点了她的名。
刘艺菲站起身,思索片刻后清晰回答:“教授,我觉得就像拍一场追逐戏。‘做什么’是目标——抓住小偷;‘为什么做’是动机——他是偷我钱包的贼;‘怎么做’就是具体的行动设计——不同的‘怎么做’会体现出角色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她顿了顿,补充道:“就像《猫鼠游戏》里,弗兰克伪造支票时的细节处理,就透露出他当时是经验老道还是初出茅庐。”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这个例子举得既贴切又新颖。王劲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得很透彻!”
下课后,刘艺菲看着周围同学或羡慕或佩服的眼神,心里却有些困惑。她悄悄拉住马竞:“小马,刚才教授讲的那个‘身体性’理论,你觉得难吗?我怎么感觉好像挺简单的?”
马竞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她:“简单?我昨晚啃了俩小时才勉强捋顺!你居然觉得简单?”她伸手摸了摸刘艺菲的额头,“没发烧啊?”
刘艺菲更困惑了。她犹豫再三,在下课后敲开了王劲松教授办公室的门。
“教授……我有个问题。”刘艺菲坐在办公桌对面,小手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最近上课,我感觉那些理论好像没那么难懂了。但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挺吃力的……是我没理解到位吗?”
王劲松放下钢笔,看着眼前这个天赋极高却保持谦逊的学生:“刘艺菲,你这个暑假,除了拍戏,还做了什么?特别是在表演实践方面?”
刘艺菲愣了一下,想起汪言带她看的《神秘河》试镜。那场景对她来说是巨大的冲击和启发。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暑假在洛杉矶的时候,我旁观了一部电影的演员试镜,叫《神秘河》。看到了西恩·潘、蒂姆·罗宾斯这些演员试镜。”
王劲松的瞳孔微微一缩。这些都是好莱坞顶尖的演员!他们的试镜现场是何等珍贵的学习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刘艺菲的眼神变得复杂:“小丫头,你这机缘真是难得啊!”他解释道:“这不是错觉。你这是开窍了,而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窍了!”
“表演理论是对表演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你亲眼目睹了世界顶级演员如何运用身体、声音、情感去诠释角色,去实践那些理论!他们给你做了最完美的示范。”
王劲松用了个比喻:“这就好比学武功,你以前是看着秘籍自己琢磨。现在你是站在绝世高手身边,亲眼看着他们如何运功发力!这种体验让你直接打通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
他语气转为严肃:“但这种机缘也意味着责任。你要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别被那些‘天花板’吓住,也别急于求成。脚踏实地,把这份领悟融入到你未来的每一个角色里。”
刘艺菲听着这番话,心中的困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她用力点头:“我明白了,王教授!谢谢您!”
日子在学习和友情中飞快流逝。白天的课堂、排练厅、图书馆充满了专注的学习氛围;夜晚的宿舍卧谈会则洋溢着青春的欢笑。
而每天晚上九点,与汪言的视频通话成了刘艺菲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她趴在宿舍上铺,抱着心爱的玩偶,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映着她带笑的脸庞。屏幕那头,汪言的身影出现在书房或办公室里。
“汪言哥哥!今天王教授夸我了!”刘艺菲开心地汇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