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人口飞速增长

人口多代表什么?人口多就代表当地富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资源。

不要以为古人不懂人口的重要性,古人非常懂。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人口,甚至对百姓进行官配,下令让他们娶妻生子。

听到翼州人口发展这么快,众官员脸上均露出喜色——翼州越发富强了,而且还是他们在苏文带领下亲手缔造的富强。

身为官员,获得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虽然没有了从前当人上人的特权,但俸禄高。再加上他们从小熟读圣贤书,在翼州仿佛真的正朝圣人描述的仁德社会迈进——有种理想被实现的感动。

若此时要他们在“继续做人上人奴役他人”与“实现理想、高俸禄、官场清朗无斗”之间选择,他们必会选择后者。

“人口具体构成如何?”苏文问道。

“禀主公。”郑进拿出簿册来——之前群臣上朝议事,手执笏板,记录奏报要点;但在翼州为官,笏板显然不敷使用,众人不约而同改用厚厚的簿册。

单此细节,便可见翼州官场之务实,不尚虚文。

“翼州百姓主要来自内陆难民、灾民,大半年来已逾四百万人。这些外来人口,在冯思远大人调度管理之下,有条不紊充实至各县府,未起任何混乱。冯大人于此功不可没。”说完,郑进望向冯思远,“这四百万人本应该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吃观音土,如今却在翼州保全性命,并安居。”

“冯大人之功,可谓拯救万民于水火也!”

“冯大人辛苦了,不愧是圣贤子弟,翼州栋梁!”苏文颔首称赞,“救人无数,实现了圣人,治国平天下之理想。”

“这都是主公的功绩,卑职只是奉主公之命行事而已。”冯思远听得主公嘉许,轻抚胡须,怡然自得。

“至于来自海外的异国人士,现有约五十万人,多为各国王储、贵族子弟,亦有商贾、学者之流。彼等慕我翼州新政、商贸之利、学问之开明,纷纷跨海而来,或求学,或营商,或定居。此五十万外邦之人,不仅带来异域物产技艺,更与我翼州百姓交融互学,颇有助益。”